鸠占欲雨唤夫妇,鸡傍残阳聚子孙
出处:《王宗臣赵处仁郑季克同游分得村字》
宋 · 刘黻
出关非为看桃李,爱识西山深处村。
舟泊野桥分柳色,屐寻閒径破苔痕。
鸠占欲雨唤夫妇,鸡傍残阳聚子孙。
得友不知商议久,归来灯火已黄昏。
舟泊野桥分柳色,屐寻閒径破苔痕。
鸠占欲雨唤夫妇,鸡傍残阳聚子孙。
得友不知商议久,归来灯火已黄昏。
注释
出关:离开关隘。桃李:比喻美女或人才。
西山深处村:偏远的山村。
舟泊:船停靠。
野桥:野外的小桥。
屐:木屐。
苔痕:长满苔藓的痕迹。
鸠占欲雨:布谷鸟鸣叫预示下雨。
夫妇:夫妻。
残阳:傍晚的太阳。
商议:交谈。
归来:回家。
灯火已黄昏:天色已晚,灯火点起。
翻译
出关不是为了赏桃花李,而是喜欢探索西山深处的村庄。船停在野外小桥边,分享着两岸的柳树绿意,木屐踏过闲静的小路,打破青苔的痕迹。
布谷鸟预示着雨要来,呼唤着同伴,鸡群围绕夕阳,聚集起它们的家族。
找到朋友却忘了时间,等我回到家时,已是黄昏,灯火已亮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美好画卷。诗人以平和亲切的笔触,展现了自己对自然景物以及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出关非为看桃李,爱识西山深处村。"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离开城市,不是为了观赏繁华的桃李,而是为了寻找到那些位于西山深处的幽静村庄。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清高品味,也透露出他对大自然和田园生活的渴望。
"舟泊野桥分柳色,屐寻閒径破苔痕。"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得的情景:船只停靠在野桥旁,柳树的绿意与水面相接;脚踏篱笆,小心翼翼地探索那些被苔藓覆盖的小径。这里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细微之处的观察和欣赏。
"鸠占欲雨唤夫妇,鸡傍残阳聚子孙。" 这两句通过描写鸟儿在即将到来的雨前发出鸣叫,召唤着伴侣,以及鸡在夕阳下聚集着孩子们的场景,传达了一种生命力和家庭温暖。
最后,"得友不知商议久,归来灯火已黄昏。" 这两句表明诗人在与朋友相处时,不觉时间流逝,直到夜幕降临,灯火点亮,才意识到归途已是黄昏。这不仅强调了友情的珍贵,也描绘了一种超越世俗时间感知的宁静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乡村生活的细腻刻画,以及对朋友相聚时光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对于简单、纯粹生活方式的向往。这样的情感表达,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也反映出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深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