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人识否公休问,此乐予心自孔颜
出处:《和再游定山解嘲》
明 · 庄昶
杖履频过活水湾,我山真果是何山。
烟霞岂断千岩路,天地谁偷万古閒。
明月高梧无俗照,桃花流水有仙寰。
时人识否公休问,此乐予心自孔颜。
烟霞岂断千岩路,天地谁偷万古閒。
明月高梧无俗照,桃花流水有仙寰。
时人识否公休问,此乐予心自孔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多次探访一处名为“活水湾”的地方,对那里的自然美景与宁静氛围表达了深深的向往与喜爱。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我山真果”、“千岩路”、“万古閒”、“明月高梧”、“桃花流水”等,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接近仙境的意境。
首联“杖履频过活水湾,我山真果是何山”以“杖履”象征行旅之便,频繁地走过“活水湾”,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亲近与喜爱。同时,提出疑问“我山真果是何山”,既是对未知的探索,也暗示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颔联“烟霞岂断千岩路,天地谁偷万古閒”通过“烟霞”、“千岩路”、“天地”、“万古閒”等意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永恒,同时也表达了对世间纷扰的超越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颈联“明月高梧无俗照,桃花流水有仙寰”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眼中的理想世界:明月下的高大梧桐树下没有世俗的干扰,桃花盛开的溪流边仿佛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寄托了诗人对精神自由与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尾联“时人识否公休问,此乐予心自孔颜”则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情感体验的自信与满足,认为是否被世人理解并不重要,因为这种内心的快乐与满足源自于孔子与颜回这样的古代圣贤所追求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