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耶华藏皆已有,不独海上栖瀛蓬
宋 · 苏过
至人寓迹尘凡中,杖头挂壶来何从。
长房俗眼偶澄澈,一笑市井得此翁。
试窥壶中子无物,何处著此千柱宫。
毗耶华藏皆已有,不独海上栖瀛蓬。
我闻须弥纳芥子,况此空洞孰不容。
何人误持一嶂出,恍是九华巉绝峰。
令人却信刘郎语,当年霹雳化九龙。
谁将真形写此石,太华女几分清雄。
终当作亭号秋浦,刻公妙句传无穷。
长房俗眼偶澄澈,一笑市井得此翁。
试窥壶中子无物,何处著此千柱宫。
毗耶华藏皆已有,不独海上栖瀛蓬。
我闻须弥纳芥子,况此空洞孰不容。
何人误持一嶂出,恍是九华巉绝峰。
令人却信刘郎语,当年霹雳化九龙。
谁将真形写此石,太华女几分清雄。
终当作亭号秋浦,刻公妙句传无穷。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苏过所作,名为《湖口人李正臣蓄异石广袤尺馀而九峰玲珑老人名之曰壶中九华且以诗纪之命过继作》。诗中描绘了一位名为“至人”的人物,他携带着一个壶,其中似乎蕴含着无限的宇宙和奇妙的世界。诗人在描述这个壶中的景象时,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将壶内的世界与现实世界相对比,展现了壶中世界的广阔与神秘。
诗人通过“毗耶华藏”、“须弥纳芥子”等比喻,表达了对壶中世界无限空间的赞叹。同时,也借由“刘郎语”、“九华巉绝峰”等典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感。最后,诗人提出设想,希望在湖口建立一座名为“秋浦”的亭子,将这首诗刻于其上,让后人得以传颂。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丰富想象,也体现了他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精神和对艺术创作的追求。通过巧妙的比喻和丰富的意象,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具现实感又充满奇幻色彩的壶中世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