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水三山那在眼,病梧衰竹不成栖
出处:《再游凤台园》
明 · 王世贞
平台寂寂隐长堤,羞听舆歌及凤兮。
二水三山那在眼,病梧衰竹不成栖。
芟藤诘曲通新径,洗石摩娑见旧题。
翻恨大言唐李白,令人疑杀白门西。
二水三山那在眼,病梧衰竹不成栖。
芟藤诘曲通新径,洗石摩娑见旧题。
翻恨大言唐李白,令人疑杀白门西。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再游凤台园》。诗中描绘了诗人再次游览凤台园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过往时光的追忆。
首联“平台寂寂隐长堤,羞听舆歌及凤兮”,以“寂寂”二字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孤寂的氛围。平台隐藏于长堤之后,似乎不愿被外界打扰,连舆歌(即车马行进时的音乐)和凤鸣这样的声音都显得不合时宜,诗人以此表达了一种内心的清高与淡泊。
颔联“二水三山那在眼,病梧衰竹不成栖”,进一步描绘了眼前的景致。二水三山虽在眼前,但病态的梧桐和衰败的竹子却让诗人无法找到栖息之所,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疲惫与失落。
颈联“芟藤诘曲通新径,洗石摩娑见旧题”,转而描写诗人探索新径的过程。藤蔓缠绕的小路引导他发现了一条通往过去记忆的新路径,通过清洗石头并抚摸其上的旧题,仿佛在与过去的自己对话,寻找心灵的慰藉。
尾联“翻恨大言唐李白,令人疑杀白门西”,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丝遗憾。诗人自愧不如李白的豪情壮志,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能像李白那样在白门西留下不朽的诗篇,体现了对自己才华的谦逊与对伟大诗人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许,充满了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