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持玉照,留在灊西峰
出处:《玉照泉而名之》
宋 · 黄庭坚
仙人持玉照,留在灊西峰。
一往不返顾,尘痕废磨砻。
想当光溢匣,云山叠万重。
有井洌寒泉,照影互相容。
得名未觉晚,学士古人风。
持节按九城,乐此水一钟。
税车束上饭,谈笑考百工。
金瓶煮山腴,茗椀不暇攻。
苏侯亦静者,疏凿济成功。
排遣尘滓行,石奁清如空。
能令水源浊,鱼虾来其中。
生子岁月多,往往隐蛟龙。
玉照不见影,盘桓蜗螺宫。
一朝揭源去,枯渎草蒙茸。
一往不返顾,尘痕废磨砻。
想当光溢匣,云山叠万重。
有井洌寒泉,照影互相容。
得名未觉晚,学士古人风。
持节按九城,乐此水一钟。
税车束上饭,谈笑考百工。
金瓶煮山腴,茗椀不暇攻。
苏侯亦静者,疏凿济成功。
排遣尘滓行,石奁清如空。
能令水源浊,鱼虾来其中。
生子岁月多,往往隐蛟龙。
玉照不见影,盘桓蜗螺宫。
一朝揭源去,枯渎草蒙茸。
注释
玉照:指仙人手中的玉镜。灊西峰:地名,可能指青溪西边的山峰。
磨砻:磨砺,这里指仙人离去后不再关注尘世。
光溢匣:形容玉镜的光芒四溢。
考:考察,此处指与百工交谈。
金瓶:可能指烹煮食物的器皿。
疏凿:疏浚挖掘。
石奁:石制的盒子,形容水的清澈。
枯渎:干涸的沟渠。
蒙茸:形容杂草丛生。
翻译
仙人手持玉镜,留在青溪之巅。他一去不回头,尘世痕迹被遗忘。
想象那光芒满溢,映照在重重云山之间。
清澈的寒泉映照,彼此包容着影像。
虽成名已晚,却仍秉持古人的学者风范。
他手持令牌巡游九城,陶醉于这一池清水。
停下马车,享用简单的饭菜,与众人谈笑风生。
烹煮山珍,品茗无暇他顾。
苏侯也是个宁静的人,他的疏浚工程大功告成。
这水洗净尘埃,如同石盒般清澈。
即使水质浑浊,鱼虾也能在此生存。
孩子出生多在深潭,常常隐藏着蛟龙。
玉镜无法照见自己,只能在蜗牛壳般的洞穴中徘徊。
一日,源头被揭开,干涸的沟渠长满杂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玉照泉而名之》。诗中,黄庭坚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处名为"玉照泉"的山水胜景。他想象仙人手持美玉般的明镜,将它留在了灊西峰,这面镜子光芒四溢,映照着云山万重,泉水清澈见底,仿佛能包容万物。诗人借此赞美了泉水的纯净和宁静,将其比作古代学者的高尚品格,他们持节考察政务,享受这里的清泉生活,甚至在此烹煮山珍,品茗谈笑。
苏侯,可能是诗中的另一位人物,以其智慧和努力,使泉水得以疏凿畅通,其效果如同洗净尘垢,让水质更加清澈。然而,尽管泉水清澈,但周围的环境却可能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变得荒芜,暗示着世间万物的变迁。诗人最后提到,那曾经照见一切的玉照泉,如今已不见其影,而隐藏在蜗螺宫般的深山之中,只有当源头被揭示,才显现出其过去的辉煌。
整首诗通过描绘玉照泉的传说与现实,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时光流转、人事沧桑的感慨,体现了黄庭坚诗歌的深沉哲理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