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仙一脉飞来锡,渔父多心叹转篷
出处:《送如愚上人归五子山》
明 · 林熙春
山开五子儗芙蓉,持钵南游三径松。
贝叶声闻堪伏虎,莲花光现可降龙。
汉仙一脉飞来锡,渔父多心叹转篷。
五子曾能绳五祖,归从何处问真宗。
贝叶声闻堪伏虎,莲花光现可降龙。
汉仙一脉飞来锡,渔父多心叹转篷。
五子曾能绳五祖,归从何处问真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如愚的僧人归返五子山的情景,充满了禅意与哲理。首句“山开五子儗芙蓉”以山比作盛开的芙蓉,形象地展现了五子山的美丽景色,同时也暗示了如愚上人的清高与脱俗。接着,“持钵南游三径松”描述了如愚上人南行时,手持钵盂,穿行于松林间的情景,展现了他的修行之路。
“贝叶声闻堪伏虎,莲花光现可降龙”两句,运用了佛教中的象征手法,贝叶代表佛法的传承,莲花则象征着清净与觉悟,这两句表达了佛法的威力,能够镇服一切烦恼与障碍。接下来,“汉仙一脉飞来锡”一句,将如愚上人比作汉代的仙人,手持锡杖,寓意他继承了古代高僧的法脉,具有非凡的修为。
“渔父多心叹转篷”则以渔父自喻,感叹于世事如浮云般变幻无常,表达了对如愚上人归返山林,追求内心平静生活的羡慕与敬佩。最后,“五子曾能绳五祖,归从何处问真宗”两句,通过提及五子山与五祖的典故,强调了如愚上人不仅继承了佛法的精髓,更是在追寻着更高深的真理,体现了其修行的深度与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如愚上人归返五子山过程的描绘,展现了佛教修行的意境与哲思,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是一首富有禅意和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