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公自爱山泉美,肯为幽禅此访寻
出处:《和君贶少林寺》
宋 · 司马光
达磨自云传佛心,绪言迷世到于今。
既携只履归西域,安得遗灵在少林。
孤月正明高殿冷,清风不断老松深。
谢公自爱山泉美,肯为幽禅此访寻。
既携只履归西域,安得遗灵在少林。
孤月正明高殿冷,清风不断老松深。
谢公自爱山泉美,肯为幽禅此访寻。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达磨:佛教高僧,达摩祖师。绪言:教导或教诲。
迷世:使世人困惑。
只履:一只鞋子,象征达摩的简单行囊。
西域:古代中国西部地区,这里指佛教东传之地。
遗灵:遗留的精神或影响。
少林: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
孤月:明亮的孤独月亮。
高殿:高大的殿堂。
冷:寂静、清冷。
老松:古老的松树。
谢公:泛指对山水有深厚感情的人,如谢灵运。
山泉美:美丽的山泉景色。
幽禅:幽静的禅修。
访寻:寻找、探访。
翻译
达摩自己说他传承了佛的心法,他的教诲至今仍让人迷惑世间。他带着一只鞋子回到西域,怎能在少林寺留下他的精神遗产呢?
孤独的月亮照亮寂静的高大殿堂,清风吹过古老的松树林不断.
谢公自爱山泉的美景,难道他会为了探寻幽静的禅修而来这里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司马光的作品,名为《和君贶少林寺》。诗中表达了对佛教文化传承的一种敬仰之情,也反映出作者对于自然美景与精神寄托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
"达磨自云传佛心,绪言迷世到于今。"
这两句通过提及达磨(即菩提达摩,佛教六祖)的故事,表明了佛法的心灵传承,以及这种精神追求在历经时光流转后依然存在的现实状态。
"既携只履归西域,安得遗灵在少林。"
这里,作者设想菩提达摩携带着他的修行之物返回西域,而他的精神遗产却留在了中国的少林寺。这两句诗强调了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孤月正明高殿冷,清风不断老松深。"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少林寺夜景图:明亮的月光照耀着空旷而静谧的高台与殿宇,清凉的晚风在古老的松树间回旋不息。这是一种超凡脱俗、宁静致远的情境。
"谢公自爱山泉美,肯为幽禅此访寻。"
最后两句诗则表达了作者司马光本人对于自然之美的喜爱,以及他愿意为了追求内心的清净与安宁而到访少林寺这种充满禅意的地方。
整首诗通过对佛教精神传承和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对于精神寄托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