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出门决一战,莫见旗鼓迹全文

出门决一战,莫见旗鼓迹

出处:《次韵答薛乐道
宋 · 黄庭坚
薛侯笔如椽,峥嵘来索敌。
出门决一战,莫见旗鼓迹
令严初不动,帐下闻吹笛。
乍奔水上军,拔帜入赵壁。
长驱剧崩摧,百万俱辟易。
子于风雅閒,信矣强有力。
天材如升斗,吾恨付与窄。
揽物能微吟,假借少储积。
山城坐井底,闻见更苦僻。
子非知音耶,何不指瑕谪。

拼音版原文

xuēhóuchuánzhēngróngláisuǒ

chūménjuézhànjiàn

lìngyánchūdòngzhàngxiàwénchuī

zhàbēnshuǐshàngjūnzhìzhào

chángbēngcuībǎiwàn

fēngxiánxìnqiángyǒu

tiāncáishēngdòuhènzhǎi

lǎnnéngwēiyínjiǎjièshǎochǔ

shānchéngzuòjǐngwénjiàngèng

fēizhīyīnzhǐxiázhé

注释

笔如椽:比喻薛侯的文才出众。
峥嵘:形容威武、高峻的样子。
旗鼓迹:指战斗的迹象。
令严:命令严格。
吹笛:可能是暗号或信号。
拔帜:拔出敌方旗帜,象征占领。
辟易:退避。
风雅:文雅,这里指薛侯的文学修养。
天材:天赋才能。
窄:此处指施展才华的机会有限。
揽物:捕捉事物,创作灵感。
苦僻:形容见识狭窄。
知音:理解并欣赏他人的人。
瑕谪:指指出别人的错误或不足。

翻译

薛侯的笔犹如大椽,威猛而来挑战敌人。
他一出门就决定决战,不让对手察觉任何旗鼓声势。
起初命令森严无人敢动,直到帐下响起笛声才打破寂静。
突然转向水上军队,拔取旗帜直入赵国营垒。
他的攻势如疾风骤雨,百万敌军纷纷退避。
他在文雅中展现力量,确实强大无比。
他的才华如同升斗之量,却遗憾未能得到充分施展。
他善于捕捉细微事物吟咏,但缺少足够的积累。
身处山城犹如坐井观天,见识更加闭塞。
你难道不是知音吗?为何不指出他的不足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次韵答薛乐道》,通过对薛侯的描绘,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艺术才华。首句“薛侯笔如椽”赞美了薛侯的文采出众,犹如大笔挥洒自如。接下来的“峥嵘来索敌”形容他英勇无畏,主动挑战对手。

“出门决一战,莫见旗鼓迹”描述了薛侯行动果断,不露声色,展现出高超的战略智慧。然后通过“令严初不动,帐下闻吹笛”表现他的纪律严明和轻松指挥的气度。战斗中,“乍奔水上军,拔帜入赵壁”,形象地刻画了他迅速突破敌阵的勇猛。

“长驱剧崩摧,百万俱辟易”进一步强调了薛侯的战斗力,连百万敌军也为之退避。诗人接着称赞薛侯在艺术上也有深厚造诣,“子于风雅閒,信矣强有力”,表示他在文学方面同样出色。

然而,诗人也惋惜薛侯的才华未能得到充分施展,“天材如升斗,吾恨付与窄”,意指薛侯的才情如同升斗般丰富,却被限制在狭小的环境中。最后两句“揽物能微吟,假借少储积。山城坐井底,闻见更苦僻”,表达了对薛侯身处偏僻之地,难以发挥才能的感慨。

诗的结尾,诗人以疑问的方式问道:“子非知音耶,何不指瑕谪”,质疑是否有人能真正理解薛侯的才华,为何不给予他更好的机会。整首诗以赞扬和惋惜交织,表达了对薛侯的敬佩和对其境遇的同情。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