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廷重文藻,行矣召严徐
出处:《送方子约赴衢教》
宋 · 刘克庄
博士非如吏,巍然道自居。
诸生趋避席,太守揖升车。
朱笔浓批卷,青灯细勘书。
汉廷重文藻,行矣召严徐。
诸生趋避席,太守揖升车。
朱笔浓批卷,青灯细勘书。
汉廷重文藻,行矣召严徐。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博士:古代学官名,这里指学问渊博的人。吏:官吏。
巍然:高大庄严的样子。
道自居:坚守道德之道。
诸生:众多的学生。
趋避席:离开座位表示尊敬。
太守:地方长官。
揖升车:作揖后上车。
朱笔:红色的毛笔,用于正式文件或批阅。
浓批卷:仔细批改试卷。
青灯:油灯,古时照明工具。
细勘书:深入细致地校对书籍。
汉廷:汉代朝廷。
重文藻:重视文章辞藻。
行矣:即将出发。
召严徐:征召严徐,严徐可能是位有才华的文人。
翻译
学者不应仅像官吏那样,应坚守道德之道。学生们纷纷离开座位,对太守表示敬意,他则谦逊地上车。
他用朱笔仔细批阅试卷,手持青灯深入研读经书。
汉朝朝廷重视文采,看来是要征召严谨有才的严徐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送方子约赴衢教》。通过这短小的几句话,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期望。
"博士非如吏,巍然道自居。" 这两句表达了对被送别者的尊重与赞赏。这里的“博士”指的是受过良好教育、学识渊博之士,并非仅是官职名称。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彰显出对方学问的高深和个人的气节。
"诸生趋避席,太守揖升车。" 这两句则描绘了送别时的情景。众多弟子(诸生)纷纷避席,以示敬意,而太守也亲自上车为其送行,这些细节表现出古人对学问与友情的重视。
"朱笔浓批卷,青灯细勘书。" 这两句则是对方子约平日治学的情形进行描绘。朱笔浓批卷,说明其注释深刻;青灯细勘书,则表明其夜以继日地研读书籍。
最后的"汉廷重文藻,行矣召严徐。" 可以理解为诗人对方子约赴衢教的期许和祝福。在这里,“汉廷”代表的是朝廷或官方机构,而“重文藻”则意味着朝廷对于文学艺术的推崇与重视。“行矣召严徐”表达了朝廷可能会因为其学识而征召他,进行重要的任务。
这首诗通过对送别情景和对方治学态度的细腻描写,以及对未来美好祝愿的表达,展现了一幅充满文人情怀和学术氛围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