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老不先天下乐,苏公岂是宦游人
出处:《张佥宪湖山行乐图》
明 · 张宁
江湖情思庙堂身,行尽吴山两度春。
范老不先天下乐,苏公岂是宦游人。
菊松有待归应晚,琴鹤相忘贵亦贫。
他日悬车定何处,午桥庄上杏花新。
范老不先天下乐,苏公岂是宦游人。
菊松有待归应晚,琴鹤相忘贵亦贫。
他日悬车定何处,午桥庄上杏花新。
鉴赏
此诗《张佥宪湖山行乐图》由明代诗人张宁所作,描绘了一位官员在山水间游历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官场生活的反思。
首联“江湖情思庙堂身,行尽吴山两度春”开篇即点明了诗人既是庙堂之臣,又怀有江湖之志。他两次游历吴地的山川,饱览春色,展现了其既忠于职守,又追求自然之美的双重身份。
颔联“范老不先天下乐,苏公岂是宦游人”运用典故,以范仲淹和苏轼为例,表达了诗人对两位古代贤者的敬仰之情。范仲淹虽为朝廷重臣,却能保持内心的快乐;苏轼作为宦游之人,却能超脱世俗,享受生活。诗人以此自勉,希望即使身处官场,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颈联“菊松有待归应晚,琴鹤相忘贵亦贫”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以菊、松、琴、鹤为象征,表达了自己的理想生活状态:回归自然,淡泊名利。菊花和松树代表了高洁的品格,琴鹤则象征着艺术与精神的追求。诗人期待在晚年时能够过上这样的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处,不为富贵所累,也不为贫穷所困。
尾联“他日悬车定何处,午桥庄上杏花新”以未来的生活场景作结,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悬车,即退休之意。诗人想象自己退休后,会在午桥庄上,欣赏新开的杏花,过上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这一场景充满了诗意,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