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遂托陶侃,终无乞墅期
出处:《山中漫赋二首》
明 · 伍瑞隆
山中足清赏,独恨不能棋。
一日有吾长,三人常我师。
销愁良有托,索醉复何辞。
得趣未妨败,精思宁厌迟。
雁行高易断,蛇窦曲难支。
恐遂托陶侃,终无乞墅期。
一日有吾长,三人常我师。
销愁良有托,索醉复何辞。
得趣未妨败,精思宁厌迟。
雁行高易断,蛇窦曲难支。
恐遂托陶侃,终无乞墅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山中,寻求心灵的宁静与清赏的情境。首句“山中足清赏”直接点明了环境的清幽与诗人的内心追求。接下来,“独恨不能棋”一句,表达了诗人虽在自然美景中,却因缺少棋友而感到遗憾的心情。
“一日有吾长,三人常我师”,诗人通过假设,表达了对智者的渴望和对知识的谦逊态度。接下来的“销愁良有托,索醉复何辞”,则展现了诗人以酒解忧、以诗寻乐的生活态度。
“得趣未妨败,精思宁厌迟”,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生活情趣的理解,即使追求过程中的失败也不妨碍享受乐趣,对于深入思考也愿意付出时间与耐心。随后的“雁行高易断,蛇窦曲难支”,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同时也隐喻了人生道路的曲折与不易。
最后,“恐遂托陶侃,终无乞墅期”,诗人以历史人物陶侃自比,表达了自己可能无法实现归隐的愿望,流露出一丝无奈与感慨。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