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省拈出寒萧萧,至今花头雪未销
出处:《跋京仲远所藏杨补之红绫上所作著色掀篷梅》
宋 · 杨万里
朔云暗天垂到地,朔风裂山吹脱耳。
长江万顷一艇子,一夜雪寒不成睡。
诗翁晓起鬓髼松,缩颈微掀黄篾篷。
夜来急雪已晴了,东方一抹轻霞红。
江梅的皪开独树,篷间截入梅尺许。
老干新枝紫复青,花雕白玉须黄金。
满身满面都是雪,梅雪却与霞争明。
不知诗翁何处得霜锯,和雪和梅斸将去。
恐是并州快剪刀,不然吴刚修月斧。
下无根干上无梢,一眼横陈梅半腰。
东省拈出寒萧萧,至今花头雪未销。
长江万顷一艇子,一夜雪寒不成睡。
诗翁晓起鬓髼松,缩颈微掀黄篾篷。
夜来急雪已晴了,东方一抹轻霞红。
江梅的皪开独树,篷间截入梅尺许。
老干新枝紫复青,花雕白玉须黄金。
满身满面都是雪,梅雪却与霞争明。
不知诗翁何处得霜锯,和雪和梅斸将去。
恐是并州快剪刀,不然吴刚修月斧。
下无根干上无梢,一眼横陈梅半腰。
东省拈出寒萧萧,至今花头雪未销。
拼音版原文
翻译
乌云低垂几乎触地,北风吹过山岭声如裂耳。大江之上,一叶扁舟,一夜寒冷,难以入眠。
老诗人清晨起床,头发蓬乱,缩着脖子掀起竹篷。
夜晚的大雪已经停歇,东方天空一抹淡淡的红霞。
江边梅树独自开放,花瓣探入篷内约一尺多。
老枝新芽交替呈现紫色和青翠,花朵如白玉需配以黄金点缀。
诗人的全身上下都被雪覆盖,梅花与霞光竞相照耀。
不知诗人从何处得来霜制的锯,用来修剪梅枝。
或许是并州的快剪刀,或者是吴刚修月的斧头。
梅树没有根也没有梢,只在腰部有一眼横切的痕迹。
东省的诗人轻轻提起那支萧,至今花头上的雪还未消融。
注释
朔云:北方的乌云。朔风:北方的寒风。
艇子:小船。
一夜雪寒:一夜寒冷的雪夜。
鬓髼松:头发蓬乱。
黄篾篷:黄色竹篷。
急雪:猛烈的雪。
晴了:停止。
江梅:江边的梅花。
梅尺许:大约一尺长。
花雕:雕饰精美的花。
白玉:洁白如玉。
须黄金:需要黄金装饰。
霜锯:霜制的锯。
斸:挖掘,修剪。
并州快剪刀:并州地区出名的锋利剪刀。
吴刚修月斧:神话中砍伐桂树的月亮神吴刚的斧头。
根干:树根。
梢:树梢。
梅半腰:梅树腰部。
东省:指诗人所在的地方。
寒萧萧:冷清萧瑟。
销:融化。
鉴赏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雪花纷飞的夜晚,诗人在寒冷中难以入睡。朔云和朔风给人的感觉是大自然的力量无比,而长江上的小船则显得孤独而渺小。诗人早起时鬓髼松散,颈部缩起来,用黄篾篷遮挡寒风。雪停天晴后,东方出现轻霞,一棵梅树在篷间探出头来,老枝新长的部分呈现紫青色,花蕊如白玉需用黄金装饰。
诗人满身满面都是雪花,而梅花和雪争辉映。诗中提到“不知诗翁何处得霜锥”,可能是指诗人使用了极为锋利的剪刀来修剪梅枝,或者是在比喻诗人的才华犹如这些尖锐的工具。而“下无根干上无梢,一眼横陈梅半腰”则形象地描绘了梅枝被切割后横放在篮子里的情景。
最后,“东方拈出寒萧萧,至今花头雪未销”表达了诗人对这场雪的记忆依旧清晰,梅花上的雪花尚未融化。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的艺术造诣和他对美的独特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