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伯出分陕,卫公归相周
出处:《投晁子止制置三首 其二》
宋 · 李流谦
吴甸七千里,坤垠六十州。
宸心宽北阙,老子在西楼。
召伯出分陕,卫公归相周。
衮衣人惬意,重为雪山愁。
宸心宽北阙,老子在西楼。
召伯出分陕,卫公归相周。
衮衣人惬意,重为雪山愁。
注释
吴甸:指吴国的广大地域。坤垠:大地的边缘。
宸心:帝王之心。
北阙:皇宫北门,代指朝廷。
老子:诗人自指或对年长者的尊称。
西楼:诗人的居所。
召伯:古代贤臣召公。
分陕:古代分治陕地的职责。
卫公:卫青,历史上著名的将领。
相周:辅佐周朝。
衮衣:古代帝王和官员的礼服。
惬意:满意,舒适。
雪山愁:可能指对远方雪山的忧虑或思乡之情。
翻译
吴地广阔七千里,大地的边界有六十个州。皇帝的心怀宽广,如同北阙宫殿,而我在西楼悠然。
召伯治理陕地,卫公回归辅佐周王。
身着华丽官服的人感到满足,但又因雪山的忧虑而加重心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流谦的作品,名为《投晁子止制置三首(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怀古抒情之作。开篇“吴甸七千里,坤垠六十州”描绘了广阔的疆域和繁多的城镇,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宏大景象的想象。“宸心宽北阙,老子在西楼”则表达了君主胸怀宽广,以及诗人自身处于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以下“召伯出分陕,卫公归相周”两句,以历史人物之事作为对比,凸显了时代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无常。
最后,“衮衣人惬意,重为雪山愁”则是诗人表达自己的情感,衮衣即官服,人惬意或许指的是别离之苦。雪山愁,则是在描述自然景物中所引发的深沉忧虑。这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哀愁,也象征着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坎坷。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对比,抒写了诗人对于过去的怀念以及对于现世的感慨。语言上,以其雄浑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