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泪同枯风里烛,寒心久抱雪中冰
出处:《雨夜自感二首 其二》
清末民国初 · 潘榕
营营休得笑飞蝇,恨我疏慵学未能。
热泪同枯风里烛,寒心久抱雪中冰。
人无乐境思为鬼,家有慈亲敢作僧。
夜坐雨斋空若寺,一檠如对佛前灯。
热泪同枯风里烛,寒心久抱雪中冰。
人无乐境思为鬼,家有慈亲敢作僧。
夜坐雨斋空若寺,一檠如对佛前灯。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潘榕所作,名为《雨夜自感二首(其二)》。诗人以飞蝇为喻,感叹自己忙碌无为,未能像飞蝇那样轻盈自在。他将自己的心境比作风中摇曳、随时可能熄灭的蜡烛,表达了内心的苦闷与无奈,以及对家庭责任的坚守——即使身处严寒,家中有慈爱的亲人,也不敢轻易出家为僧。
"热泪同枯风里烛"形象地刻画了诗人内心的煎熬,"寒心久抱雪中冰"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冷寂与凄凉。他深感人生无常,即使在快乐的境地也渴望解脱,但亲情的牵绊使他不敢轻易放弃世俗生活。夜晚独坐雨斋,四周寂静如寺,一盏孤灯仿佛佛前明灯,照亮了诗人的心灵,也象征着他对生活的执着和对信仰的寻求。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自我反省和坚韧不拔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