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称弘偃少,早岁草茆居
出处:《赠别至弘上人》
唐 · 严维
最称弘偃少,早岁草茆居。
年老从僧律,生知解佛书。
衲衣求坏帛,野饭拾春蔬。
章句无求断,时中学有馀。
年老从僧律,生知解佛书。
衲衣求坏帛,野饭拾春蔬。
章句无求断,时中学有馀。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最称:最受人赞扬。弘偃:人名,这里指代某位高僧。
少:年轻的时候。
草茆居:住在草屋里,形容生活简朴。
年老:年纪大了。
从僧律:遵守僧人的戒律。
生知:天生就知道,指天赋异禀。
佛书:佛教的经典书籍。
衲衣:僧衣,僧侣穿的袍子。
求坏帛:寻求破旧的布来修补衣服,显示节俭。
野饭:在野外吃的饭。
拾春蔬:采摘春天的蔬菜作为食物。
章句:文章的句子,这里泛指学问。
无求断:不强求彻底理解或断言。
时中:适时,随时。
学有馀:学习上总有余力,学无止境。
翻译
最为人称颂的是弘偃年少时,早年生活在简陋的茅草屋中。年迈后他遵从僧侣戒律,天生就懂得佛经的教义。
他身穿补丁的僧衣,野外餐食只捡食春日的蔬菜。
对于章句不刻意追求精通,时常学习却总感学无止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的清贫生活和他对佛法的深刻理解。"最称弘偃少,早岁草茆居"两句表明这位僧人从年轻时就选择了隐逸的生活,在简陋的茅屋中修行。"年老从僧律,生知解佛书"则说明他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加严格地遵循僧侣的戒律,并且自幼便对佛教经典有深入的理解。
接下来的"衲衣求坏帛,野饭拾春蔬"描述了他的清贫生活,他穿的是补缀过多次的破旧僧衣,吃的是从田野间拾取的野菜和春天生长的野草。这些细节展现出他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以及对自然的依赖。
"章句无求断,时中学有馀"则表达了他对于佛教经典的研究态度,他不急于求成,每当有空闲时间就会研读经书,这些知识积累如同多余的财富,随时可以汲取。
整首诗通过对这位僧人生活和修行状态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淡泊名利、专注佛法修炼的形象,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清贫自守、专心向道生活态度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