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家贫思得禄,性懒要长閒全文

家贫思得禄,性懒要长閒

出处:《秋暮书怀 其一
宋 · 张舜民
秋日平凉客,栖迟泮水间。
家贫思得禄,性懒要长閒
欹枕时闻雁,登城忽见山。
征西旧时将,大半发毛斑。

注释

秋日:秋季。
平凉:地名,位于中国甘肃省。
栖迟:停留,居住。
泮水:古代学府中的水池,这里指学校或读书之处。
家贫:家庭贫困。
思得禄:渴望得到官职和收入。
性懒:天性懒散。
长閒:长久的闲暇。
欹枕:斜靠枕头。
闻雁:听见大雁的叫声,象征远方或季节变换。
登城:登上城墙眺望。
征西:征战西部。
旧时将:过去的将领。
发毛斑:形容头发斑白,暗示年老。

翻译

秋天在平凉做客,我栖息在泮水边。
家中贫困渴望得到俸禄,生性懒散希望多些闲暇。
倚着枕头时常听到雁鸣,登上城墙忽然看见远山。
曾经的征西将领,如今大多已头发斑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舜民的作品,名为《秋暮书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在秋天平静而凉爽的气氛中所体验到的客居他乡、内心孤独和对往昔岁月的回忆。

首句“秋日平凉客”表达了诗人身处异地,感受着秋日的清凉。接着,“栖迟泮水间”则描绘了一种停滞不前的生活状态,泮水可能是诗人居住之地的一条河流,象征着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孤寂的情境。

“家贫思得禄”,显示了作者对于物质生活的忧虑和对稳定收入的渴望。这里的“家贫”不仅是经济上的困顿,也可能暗示着精神上的一种匮乏。而“性懒要长閒”则透露出了诗人本性中的懒惰,以及对于悠闲生活的向往。

中间两句,“欹枕时闻雁,登城忽见山”,通过细腻的情景描写,展现了秋日的宁静和清晰。诗人在夜晚躺卧时听到天鹅的叫声,而当他登上城楼时,眼前忽然出现了一片山峦,这些意象都烘托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美感。

最后两句,“征西旧时将,大半发毛斑”则是对往昔岁月的一种回忆和反思。“征西”意味着向西出征,也许诗人曾经是一位军中之人,而现在却只能在记忆中寻找往日的影子。而“大半发毛斑”则可能隐喻着时光流逝,岁月留下的痕迹,以及对青春年华已逝去的感慨。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物的描写和个人内心世界的抒情,展现了作者在秋暮时分所怀抱的深沉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