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骆子翻然去尤早,寒堂誓结庐山草全文

骆子翻然去尤早,寒堂誓结庐山草

出处:《送骆君归隐庐阜
宋 · 黄裳
究竟此生安可逃,净土社中风最高。
纷纷一梦唤不觉,衮衮白头流落多。
骆子翻然去尤早,寒堂誓结庐山草
寸阴早在精进中,四十司徒未为老。
黄纸除书无此期,只为松云动幽抱。
世人发愿多自欺,十八逸民今友谁。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黄裳所作,名为《送骆君归隐庐阜》。诗中描绘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首句“究竟此生安可逃”,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无法逃脱命运的感慨。接着,“净土社中风最高”一句,以“净土社”象征理想中的宁静生活,而“风最高”则暗示这种生活的高洁与超脱。

“纷纷一梦唤不觉,衮衮白头流落多”两句,通过对比梦境与现实,以及岁月流逝带来的变化,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深刻理解。这里“一梦”指短暂的幻象,而“衮衮白头”则代表时间的无情流逝和生命的衰老。

“骆子翻然去尤早,寒堂誓结庐山草”描述了友人骆君早早归隐庐山的情景,用“寒堂”和“庐山草”营造出一种清冷、自然的隐居氛围。“寸阴早在精进中,四十司徒未为老”则赞扬了骆君在有限的时间里追求精神成长的决心,即使年届四十,也未尝不是壮年。

最后,“黄纸除书无此期,只为松云动幽抱”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认为只有像松云般自由自在的生活,才能真正触动内心的宁静与喜悦。而“世人发愿多自欺,十八逸民今友谁”则对社会上多数人虚伪的愿望表示质疑,并以古代十八位隐士为例,强调真正的归隐者难寻。

整首诗通过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