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终安归,还轸天下半
出处:《上巳日,与二子迨、过游涂山、荆山,记所见》
宋 · 苏轼
此生终安归,还轸天下半。
朅来乘樏庙,复作微禹叹。
从祀及彼呱,像设偶此粲。
秦祖当侑坐,夏郊亦荐裸。
可怜淮海人,尚记弧矢旦。
荆山碧相照,楚水清可乱。
刖人有馀坑,美石肖温瓒。
龟泉木杪出,牛乳石池漫。
小儿强好古,侍史笑流汗。
归时蝙蝠飞,炬火记远岸。
朅来乘樏庙,复作微禹叹。
从祀及彼呱,像设偶此粲。
秦祖当侑坐,夏郊亦荐裸。
可怜淮海人,尚记弧矢旦。
荆山碧相照,楚水清可乱。
刖人有馀坑,美石肖温瓒。
龟泉木杪出,牛乳石池漫。
小儿强好古,侍史笑流汗。
归时蝙蝠飞,炬火记远岸。
注释
终:最终。安归:何处归宿。
轸:忧虑、挂念。
朅来:归来。
樏庙:宗庙。
复作:再次。
微禹:大禹般的人物。
从祀:一同祭祀。
呱:婴儿。
可怜:令人同情或感慨。
弧矢旦:清晨的箭矢射日。
碧相照:翠绿相映。
肖:模仿、雕刻。
温瓒:古代饮酒器。
木杪:树梢。
牛乳石池:如牛奶般的石池。
小儿:孩童。
侍史:侍奉的官员。
炬火:火把。
翻译
此生最终何处归宿,心系天下一半。归来祭祀于宗庙,再次发出大禹般的感叹。
连同婴儿在祭祀中,神像排列如此灿烂。
秦始皇应在陪座,夏郊祭祀也献裸体祭品。
淮海之地的人们,仍记得那日清晨的箭矢射日。
荆山翠绿映照,楚水清澈如镜。
残害人的坑穴犹在,美石雕琢如温瓒酒器。
龟泉从树梢涌出,牛乳般的石池泛滥。
孩童痴迷于古事,侍史在一旁笑得满头大汗。
归程中蝙蝠纷飞,火把照亮远方岸边。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赏和对历史的回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与两个儿子一同游历涂山、荆山,诗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描绘和对古人的怀念。
"此生终安归,还轸天下半"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希望能够平定天下的愿望。"朅来乘樏庙,复作微禹叹" 则是在赞美古代圣王禹的功绩,并且感慨于自己的才能无法与之相比。
诗中还穿插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记忆,如"秦祖当侑坐,夏郊亦荐裸" 表示对远古先民的尊崇。"可怜淮海人,尚记弧矢旦" 则是对古代战争的哀叹。
在描述自然景观时,诗人用了许多生动的形象,如"荆山碧相照,楚水清可乱" 描绘了山水的美丽与和谐。"刖人有馀坑,美石肖温瓒" 则是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
"龟泉木杪出,牛乳石池漫" 这两句诗展示了诗人的观察力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小儿强好古,侍史笑流汗" 表现了孩子们对古代事物的喜爱,以及成年人对此的赞许。
最后,"归时蝙蝠飞,炬火记远岸" 是诗人游毕返家的景象,通过蝙蝠飞舞和炬火的光影,勾勒出一幅动人的画面。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对自然之美、历史之重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