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履门外已勒名,如何瘴乡也镌石
出处:《龙隐洞读元祐党人碑》
清 · 陈衍虞
荒郊秋老木萧摵,孤岩幽旷仙灵宅。
龙去不知几多年,但余寒湫三百尺。
岩中古咏与今题,墨晕劖满不留隙。
摩崖破藓见残碑,衮衮诸公列党籍。
端履门外已勒名,如何瘴乡也镌石。
元祐去今六百秋,姓字了了存点画。
中间纵有剥蚀文,依稀犹可想遗迹。
山灵不可没奇人,故留奸名显端硕。
不然多少断碣半销磨,何故贞珉不泐今犹昔。
我来坐卧其下先顶礼,瞻望鸿名如圭璧。
可惜石工愧安民,不畏鬼非兼人责。
诸老历历应星辰,当年羽士曾避席。
不知元长欲欺谁,亲挥毫素面不赤。
宋业成灰太师殄,三百八人名犹赫。
至今墨客过碑前,指点蔡京笑哑哑。
龙去不知几多年,但余寒湫三百尺。
岩中古咏与今题,墨晕劖满不留隙。
摩崖破藓见残碑,衮衮诸公列党籍。
端履门外已勒名,如何瘴乡也镌石。
元祐去今六百秋,姓字了了存点画。
中间纵有剥蚀文,依稀犹可想遗迹。
山灵不可没奇人,故留奸名显端硕。
不然多少断碣半销磨,何故贞珉不泐今犹昔。
我来坐卧其下先顶礼,瞻望鸿名如圭璧。
可惜石工愧安民,不畏鬼非兼人责。
诸老历历应星辰,当年羽士曾避席。
不知元长欲欺谁,亲挥毫素面不赤。
宋业成灰太师殄,三百八人名犹赫。
至今墨客过碑前,指点蔡京笑哑哑。
鉴赏
这首清代陈衍虞的《龙隐洞读元祐党人碑》描绘了一幅荒郊古迹的景象,秋意浓重,树木凋零,孤岩深邃,仿佛是仙人的居所。诗人感叹岁月流转,龙去已久,只剩下一个巨大而冰冷的潭水。在岩壁上,古人的题咏与现代的印记交错,字迹斑驳,记录着历史的痕迹,包括那些被贬为“党人”的官员的名字。
诗人对这些被遗忘的历史人物表达了敬意,尽管他们身处瘴疠之地,名字仍被刻石铭记。时间虽已过去六百年,但他们的姓名依然清晰可见,尽管有些字迹模糊,但仍能让人想象当时的场景。诗人认为,山川之灵不会埋没这些杰出人物,即使有奸佞之名,也是为了衬托正直者的伟大。他感慨石匠未能尽到保护碑文的责任,而那些曾避席听讲的高人和蔡京等人的嘲笑,都成为历史的见证。
诗人在此地顶礼膜拜,对这些历史人物表示敬仰,同时也批评了石工的失职。他指出,尽管宋朝已成过往,但这些党人的名声依然赫赫,让后世文人驻足指点,对蔡京等人的评价充满了讽刺。整首诗通过描绘龙隐洞的景致和其中的历史碑文,寓言深刻,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历史公正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