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斋延坐开新编,光焰文章追祖白
出处:《依韵和李评文思》
宋 · 强至
我心烱烱君应识,万事都慵独吟癖。
二年客眼看京华,可见无媒进无益。
势门所喜在佞豪,直语空拳无一怿。
爱君挺拔生贵家,不学庸儿醉朱碧。
两提试笔赋翰林,落落金声天上掷。
改丞殿省头不回,直把群经重研摭。
相逢怜我犹滞濡,四十金闺未通籍。
势门宜不容此身,赖有君家好投迹。
书斋延坐开新编,光焰文章追祖白。
更邀诗社同襟期,脱略形骸一疏戚。
公侯必复君勿迟,志士由来轻尺璧。
二年客眼看京华,可见无媒进无益。
势门所喜在佞豪,直语空拳无一怿。
爱君挺拔生贵家,不学庸儿醉朱碧。
两提试笔赋翰林,落落金声天上掷。
改丞殿省头不回,直把群经重研摭。
相逢怜我犹滞濡,四十金闺未通籍。
势门宜不容此身,赖有君家好投迹。
书斋延坐开新编,光焰文章追祖白。
更邀诗社同襟期,脱略形骸一疏戚。
公侯必复君勿迟,志士由来轻尺璧。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烱烱:形容心情明亮、坚定。慵:懒散,疲倦。
客眼:外乡人的眼光,比喻旁观者清。
无媒:没有引荐的人或机会。
佞豪:善于奉承的豪族。
挺拔:刚正不阿,有出类拔萃之意。
朱碧:红色和绿色,借指酒色。
试笔:初次尝试写作。
金声:比喻才华出众。
滞濡:困顿,不得志。
通籍:取得做官的资格。
投迹:投奔,依附。
祖白:祖先的光辉,此处指前辈的成就。
疏戚:疏远的亲戚关系,这里指世俗的亲朋关系。
志士:有高尚志向的人。
尺璧:小的珍宝,比喻微不足道的功名利禄。
翻译
我的心意你应能理解,万事懒做唯有诗情深。在京两年看尽繁华,无人引荐仕途无望。
权贵喜欢谄媚之人,直言直语空拳难讨欢。
敬佩你出身显赫却高洁,不愿像庸人沉溺于酒色。
两次提笔试才于翰林,才华出众如金声掷天边。
任职殿省毫不妥协,专心研读经典不回头。
相遇时你怜我困顿,四十岁仍未入仕途。
权贵之家容不下我,幸亏你家接纳我留连。
书斋中我们共论新篇,你的文章光照祖辈白。
邀请诗社共享诗酒,忘却俗世烦恼和忧戚。
公侯之位迟早会归你,志士从来视功名如尘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强至的《依韵和李评文思》,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李评文才华的赞赏以及对其困境的同情与鼓励。首句“我心烱烱君应识”表明诗人对李评文的理解深刻,认为他的内心炽热如火。接着,诗人感慨自己在京华两年,因无人引荐而无所作为,暗示了仕途的艰难。
诗中提到“势门所喜在佞豪”,揭示了当时社会风气对权势和谄媚的偏好,而李评文的正直性格并未得到认同。“爱君挺拔生贵家”赞扬其出类拔萃的品质,不同于世俗的浮夸。诗人回忆李评文在翰林院的才情,赞誉其文章如金石之声掷地有声。
“改丞殿省头不回”描绘了李评文坚持原则,不为权势所动的形象。诗人感叹自己的滞留状态,同时感激李评文接纳自己,给予书斋之谊,期待他能写出追踵前贤的文章。最后,诗人鼓励李评文不必急于求进,志士不应过于看重微小的机遇,要有坚定的信念。
整首诗以诚挚的情感,赞美了李评文的才华和品格,同时也寄寓了对友人未来的期望和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