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人不敢过,验船者二三
舟人不敢过,验船者二三。
偏隅一黑子,津吏亦眈眈。
鹿港非隩区,征商有馀馋。
由斯观天下,遍榷何以堪。
我到鹿津头,偶问鹿津吏。
关津不惮繁,尔身有何利。
自言利涉途,官一吏三四。
温饱在于斯,馀乃为公事。
乃知民之艰,半多吏所置。
朝廷徵其一,吏胥徵其二。
叹息古人贤,利薮在乎义。
一歌何易于,朝廷广恩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鹿港关津的复杂情况,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官吏与民众之间的矛盾。诗人通过描述在鹿港码头准备启航的情景,以及询问码头官员的过程,揭示了官府征收繁重税赋对商人和民众生活的影响。
首句“津头整布帆,好风正东南”,描绘了船只在码头整装待发的场景,预示着即将开始的旅程。接着,“舟人不敢过,验船者二三”则暗示了在航行前需要经过严格检查,这可能包括安全检查或税赋的征收。
“偏隅一黑子,津吏亦眈眈”中的“黑子”可能是指码头上某个特定区域,而“津吏亦眈眈”则形象地描绘了码头官员的警惕与苛刻。这反映出官府在税收方面可能存在的过度行为。
“鹿港非隩区,征商有馀馋”表明鹿港并非偏远地区,却对过往的商人征收过多的税赋,这不仅加重了商人的负担,也反映了官府贪婪的一面。
“由斯观天下,遍榷何以堪”表达了诗人对普遍存在的税收问题的担忧,认为这种做法难以承受。接下来,“我到鹿津头,偶问鹿津吏”则是诗人亲自探访并询问码头官员的直接行动,试图了解背后的原因。
“关津不惮繁,尔身有何利”是诗人向码头官员提出的问题,直指他们为何要进行如此繁复的征税,是否从中获得了个人利益。官员的回答揭示了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能够通过此获得温饱,并且还承担了一部分公共事务。
“乃知民之艰,半多吏所置”强调了民众生活的艰辛很大程度上是由官吏造成的。最后,“朝廷徵其一,吏胥徵其二”进一步说明了政府与地方官员之间的关系,即政府征收一部分税赋,而地方官员则额外收取更多,导致了民众的不满。
“叹息古人贤,利薮在乎义”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明君主的怀念,认为真正的利益在于正义和公平。最后,“一歌何易于,朝廷广恩意”引用了古代诗人何易于的故事,以此来呼吁朝廷扩大恩惠,减少对民众的剥削。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清代社会中官民矛盾、税收负担沉重以及对公正治理的渴望。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