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前敛笏,端士后垂缨
出处:《奉和简文帝太子应令诗》
南北朝 · 刘孝威
太子天下本,元良万国贞。
周朝推上嗣,汉代纪重明。
前星涵瑞彩,荐雷扬远声。
三善传乐正,百行纪司成。
九流遍已辨,七经咸所精。
博闻强子政,高才陵长卿。
礼遵逾屈已,德盛益卑情。
仙气贻钟相,儒道推桓荣。
延贤博望苑,视膳长安城。
园绮随金辂,浮丘侍玉笙。
智囊前敛笏,端士后垂缨。
九仙良所重,四海更谁倾。
班输同策乘,甲馆齐蓬瀛。
周朝推上嗣,汉代纪重明。
前星涵瑞彩,荐雷扬远声。
三善传乐正,百行纪司成。
九流遍已辨,七经咸所精。
博闻强子政,高才陵长卿。
礼遵逾屈已,德盛益卑情。
仙气贻钟相,儒道推桓荣。
延贤博望苑,视膳长安城。
园绮随金辂,浮丘侍玉笙。
智囊前敛笏,端士后垂缨。
九仙良所重,四海更谁倾。
班输同策乘,甲馆齐蓬瀛。
鉴赏
此诗《奉和简文帝太子应令诗》由南北朝时期的刘孝威所作,其内容深沉而富有哲理,展现了对太子身份与责任的深刻理解。
诗中开篇即以“太子天下本,元良万国贞”点明太子作为国家未来的继承人,其地位与品德的重要性。接着,“周朝推上嗣,汉代纪重明”通过历史典故,强调了太子在国家传承中的重要性与历史责任。
“前星涵瑞彩,荐雷扬远声”运用天文与自然现象的比喻,象征太子的美德与影响力超越时空,影响深远。接下来,“三善传乐正,百行纪司成”则进一步阐述了太子在道德与行为上的典范作用。
“九流遍已辨,七经咸所精”表明太子对于各种知识与学问的广泛涉猎与深入研究,体现了其全面的才能与学识。紧接着,“博闻强子政,高才陵长卿”通过对比,赞扬太子的智慧与才能超过古代的名臣如贾谊(字子政)与司马相如(字长卿)。
“礼遵逾屈己,德盛益卑情”表达了太子在遵守礼仪与谦逊自持方面的卓越表现。接下来,“仙气贻钟相,儒道推桓荣”则通过历史人物的引用,进一步强调太子在仙道与儒家思想上的造诣。
“延贤博望苑,视膳长安城”描绘了太子广纳贤才,关心百姓生活的形象。最后,“园绮随金辂,浮丘侍玉笙”通过具体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太子身边围绕着贤士与仙人的景象,寓意其周围环境的高雅与祥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太子身份、品德、才能、行为等方面的赞美,以及对历史与自然的巧妙引用,展现了对太子这一角色的崇高敬意与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