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作瀛洲赏,今逢汶水春
宋 · 宋庠
昔作瀛洲赏,今逢汶水春。
可怜无并色,来对始衰人。
温树遥知汉,仙桃尚记秦。
临樽如旧识,争忍判芳辰。
可怜无并色,来对始衰人。
温树遥知汉,仙桃尚记秦。
临樽如旧识,争忍判芳辰。
注释
昔:从前。作:曾经。
瀛洲:古代传说中的海上仙岛。
赏:欣赏。
今:现在。
逢:遇到。
汶水:古代河流名,此处指春天的汶水。
春:春天。
可怜:可惜。
并色:并蒂莲花,象征双美或同心。
始衰人:垂暮之人,指诗人自己。
温树:传说中的神木,象征历史记忆。
汉:汉朝。
仙桃:神话中的仙果,象征长寿或美好时光。
尚:仍然。
秦:秦朝。
临樽:面对酒杯。
如:如同。
旧识:旧朋友。
忍:忍心。
判:判断,这里指舍弃。
芳辰:美好的时光。
翻译
昔日曾在瀛洲欣赏美景,今日又逢汶水春风拂面。可惜眼前没有并蒂莲花,只有春光对着我这垂暮之人。
想起那遥远的温树,仿佛还能感受到汉代的气息,仙桃似乎还记着秦朝的传说。
面对酒杯,如同遇见了旧识,怎忍心在这样的良辰美景中离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昔日美好时光的回忆与现实中的不如意相比之间的情感变化。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表达了对过往美好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当前境遇的无奈。
"昔作瀛洲赏,今逢汶水春" 两句,设定了诗人的情感背景,表明诗人曾在瀛洲享受过美好时光,而现在则是在汶水之滨体验着春天的景象。这里的“昔”和“今”,形成了一种时空的对比,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变化。
"可怜无并色,来对始衰人" 这两句中,“可怜”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之情,而“无并色”则描绘了眼前的花朵没有以前那般鲜艳亮丽,这里的“衰人”指的是诗人自己,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青春的逝去。
"温树遥知汉,仙桃尚记秦" 这两句,通过对历史的提及,增添了一种超越时空的苍凉感。这里的“温树”、“遥知汉”与“仙桃”、“尚记秦”,都是在借古人之口表达自己的情怀。
"临樽如旧识,争忍判芳辰" 最后两句中,“临樽”指的是诗人面对着酒樽,感叹时光的流逝,而“如旧识”则是说这些景象都像是熟悉的老朋友。"争忍判芳辰" 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之情。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中的不如意境遇时的无奈与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