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长令亦信然,材勇不可得全文

长令亦信然,材勇不可得

出处:《邻翁叹
明 · 孙传庭
邻翁有三男,长男差膂力。
仲也绝怯弱,季尤可矜恻。
一身都废弃,所存惟视息。
忽惊辽事非,缮发遍四国。
纷纷闾左儿,不能安稼穑。
长以力见选,执殳将军侧。
王师二十万,军容亦既饰。
岂知不惯战,闻鼓皆变色。
长男遂死之,全军尽奔北。
司马复徵兵,仓皇请严敕。
长令畏谴诃,何敢迟顷刻。
又佥仲男往,且称百夫特。
邻翁前致语,哀鸣声唧唧。
长男且战亡,仲弱岂办贼。
长令亦信然,材勇不可得
强驱出关去,勍敌何以克。
再战复不利,疆事益叵测。
司马计安施,徵调且倍亟。
邻翁顾季男,恐亦不能匿。
出门官使至,复以威令逼。
邻翁惨不言,苍天曷有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末年战乱时期,邻翁一家三代人面对征兵的无奈与悲痛。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争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巨大冲击和影响。

首句“邻翁有三男”,点明故事背景,引出主人公一家。接着描述长男体力尚可,但二子、三子却因体质虚弱而难以承担重任。这种鲜明的对比,预示着后文情节的转折。

“一身都废弃,所存惟视息”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二子、三子因体弱多病而无法参与社会劳动,只能依赖呼吸生存的状态,体现了战乱时期人民生活的艰辛。

“忽惊辽事非,缮发遍四国”揭示了战争的突然爆发,迫使邻翁一家不得不面对国家征兵的现实。长男、二子、三子相继被征入伍,反映了战争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纷纷闾左儿,不能安稼穑”指出战争导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被征召,农田荒废,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影响,间接揭示了战争对农业生产的破坏。

“岂知不惯战,闻鼓皆变色”描绘了士兵们在战场上的恐惧与无力感,即使经过选拔的长男也无法适应战斗,最终战死沙场。

“长男遂死之,全军尽奔北”强调了战争的残酷性,长男的牺牲不仅未能改变战局,反而导致全军溃败,进一步凸显了战争的悲剧色彩。

“司马复徵兵,仓皇请严敕”表现了战争的连绵不断,以及统治者为了应对战事而频繁征兵的无奈之举。

“长令畏谴诃,何敢迟顷刻”反映出士兵们在战争中的恐惧心理,即使在生死边缘也不敢稍有延误,体现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

“又佥仲男往,且称百夫特”描述了二子再次被征召,虽然自称是百夫长,但实际能力有限,暗示了战争中地位与能力不符的现象。

“邻翁前致语,哀鸣声唧唧”通过邻翁的哀求与叹息,表达了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无辜生命的同情。

“长男且战亡,仲弱岂办贼”强调了战争对家庭的毁灭性打击,长男已死,二子又难以胜任战斗,家庭陷入绝境。

“长令亦信然,材勇不可得”表明即使邻翁深信自己的儿子有才能和勇气,但在现实面前也只能无奈接受事实。

“强驱出关去,勍敌何以克”表达了对战争无能为力的感慨,即使勉强派遣士兵出征,也难以战胜强大的敌人。

“再战复不利,疆事益叵测”说明战争的局势愈发严峻,每一次战斗都带来更大的损失和不确定性。

“司马计安施,徵调且倍亟”揭示了统治者在面对战局不利时,急于增派兵力,但这种做法往往加剧了战争的混乱和无序。

“邻翁顾季男,恐亦不能匿”预示着邻翁对最小的儿子也可能被征召的担忧,体现了战争对整个家庭的威胁。

“出门官使至,复以威令逼”描述了官府征兵时的强硬手段,进一步加重了百姓的苦难。

“邻翁惨不言,苍天曷有极”表达了邻翁对战争带来的苦难和无尽痛苦的无奈与绝望,同时也对上天的不公表示质疑。

整首诗通过邻翁一家三代人在战争中的遭遇,深刻反映了战争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影响,以及战争带来的痛苦、恐惧和绝望。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对人性的摧残,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