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休问月明杜曲,霜铺伊阙,流水华清苑
出处:《瑞龙唫》
清末民国初 · 胡薇元
翠螺展。
曾照暮雨篝镫,寒机宵半。
谁知韵授慈帏,经传鼻祖,隙驹飞电。
盛坛坫。
老辈凋零,空忆鹅笙凤琯。
愁看燕子归来,桃花落尽,懊人春晚。
几度声寻谱按。
柳眠梅绽,东风乍碾。
犹记卯酒频斟,烟冥人散。
奇情绮语,好梦和云卷。
更休问月明杜曲,霜铺伊阙,流水华清苑。
布帆南去,乱雅啼彻,路阻珠江岸。
取次卅年,秋心凄惋。
都教吹入,龙吟羌管。
曾照暮雨篝镫,寒机宵半。
谁知韵授慈帏,经传鼻祖,隙驹飞电。
盛坛坫。
老辈凋零,空忆鹅笙凤琯。
愁看燕子归来,桃花落尽,懊人春晚。
几度声寻谱按。
柳眠梅绽,东风乍碾。
犹记卯酒频斟,烟冥人散。
奇情绮语,好梦和云卷。
更休问月明杜曲,霜铺伊阙,流水华清苑。
布帆南去,乱雅啼彻,路阻珠江岸。
取次卅年,秋心凄惋。
都教吹入,龙吟羌管。
鉴赏
这首诗名为《瑞龙唫》,作者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胡薇元。诗中以翠螺山的景象开篇,描绘了一幅雨夜读书的画面,暗示着时光流转与家学渊源。接着,诗人感慨前辈凋零,音乐人才不再,只有燕子归巢、桃花落尽的春景,引发了对逝去岁月的惆怅。
诗人进一步回忆往昔热闹的聚会,品酒论艺,烟雾缭绕,人事已非。他感叹韶光易逝,美景如梦,不再有月明杜曲、伊阙清池的宁静,只剩下珠江岸边的风声和笛声。最后,诗人表达自己漂泊南下,心中充满哀婉之情,将所有情感寄托在羌笛的龙吟之中。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自然景色和人事变迁,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具有浓厚的怀旧和人生哲理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