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儿闻年登喜不饥,牛闻年登愁不肥全文

儿闻年登喜不饥,牛闻年登愁不肥

出处:《观小儿戏打春牛
宋 · 杨万里
小儿著鞭鞭土牛,学翁打春先打头。
黄牛黄蹄白双角,牧童绿蓑笠青箬。
今年土脉应雨膏,去年不似今年乐。
儿闻年登喜不饥,牛闻年登愁不肥
麦穗即看云作帚,稻米亦复珠盈斗。
大田耕尽却耕山,黄牛从此何时闲。

拼音版原文

xiǎoérzhùbiānbiānniúxuéwēngchūnxiāntóu

huángniúhuángbáishuāngjiǎotóngyuánsuōqīngruò

jīnniánmàiyìnggāoniánjīnkàn

érwénniándēngniúwénniándēngchóuféi

màisuìkànyúnzuòzhǒudàozhūyíngdòu

tiángēngjìnquègēngshānhuángniúcóngshíxián

注释

著鞭:手持鞭子驱赶。
打春:立春时的习俗,象征春天的到来。
土脉:土壤的性质和状态。
雨膏:雨水充足,比喻土地肥沃。
年登:丰收之年。
麦穗:麦子成熟的穗子。
云作帚:形容云彩飘过,像扫帚扫过天空。
珠盈斗:形容稻米饱满,满斗都是。
大田:广阔的农田。
耕山:在山地耕作。
何时闲:何时才能有空闲时间。

翻译

小孩子手持鞭子驱赶着土牛,模仿老翁打春先从头开始。
黄牛蹄色黄,双角洁白,牧童身披绿色蓑衣,头戴青色斗笠。
今年土壤饱含雨水,比去年更有生机。
去年的收成不如今年好,小孩听说丰收就不再饥饿,牛却因担心食物不足而忧虑。
麦穗熟了,云彩像扫帚一样掠过;稻米饱满,满斗如珍珠。
大田耕完后又去山地劳作,不知黄牛何时能真正休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春日景象,通过对比小儿和黄牛的不同反应,表现了农民对丰收的期待与喜悦。

"小儿著鞭鞭土牛,学翁打春先打头。" 这两句诗写出了孩子模仿长辈,拿着小鞭子在泥土堆成的小牛上练习打春耕地的情景,其中“学翁”一词生动表现了孩子的模仿心理和学习行为。

接下来的"黄牛黄蹄白双角,牧童绿蓑笠青箬。" 描述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田间风光:黄色的牛蹄、白色的牛角,以及穿着绿色蓑衣、戴着青竹笠的牧童形象,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

"今年土脉应雨膏,去年不似今年乐。"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来年丰收的期待和喜悦,“土脉”指的是土地的气息,而“应雨膏”则是形容大地因雨水滋润而变得肥沃。

"儿闻年登喜不饥,牛闻年登愁不肥。" 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孩子和牛的不同反应,表现了人与自然界生命之间的共鸣。孩子听说来年的收成好,就会感到非常高兴,不再担心食物短缺;而牛则因为知道来年的耕种和劳作就会更加繁重,从而显得有些忧愁。

"麦穗即看云作帚,稻米亦复珠盈斗。" 这两句诗形容了麦子成熟后犹如云朵般丰盛,而稻米则像满满一斗的珍珠一样充实,预示着丰收的喜悦。

最后,"大田耕尽却耕山,黄牛从此何时闲。" 这两句诗描绘了春耕结束后转而耕种山地的情景,以及黄牛将会在不久的将来不断劳作,无暇休息的场景。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生动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农民对于土地、自然和收成的深厚感情,同时也反映出农业社会中人与自然之间紧密相连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