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云寒濑底,折戟伴沈沙
出处:《题延平剑归阁》
宋 · 陈宓
晋代难为用,翻藏此水涯。
在天犹有赫,镇地永无邪。
雨过疑留迹,风飞去莫遮。
谁云寒濑底,折戟伴沈沙。
在天犹有赫,镇地永无邪。
雨过疑留迹,风飞去莫遮。
谁云寒濑底,折戟伴沈沙。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晋代:指晋朝时期。难为用:难以施展其作用。
翻藏:隐藏。
水涯:水边。
犹有赫:仍然显赫。
镇地:镇守大地。
永无邪:永远没有邪恶。
疑留迹:似乎留下痕迹。
遮:遮挡。
寒濑:寒冷的溪流。
折戟:折断的戟。
沈沙:沉入沙中。
翻译
在晋朝这样的时代难以发挥作用,却只能被隐藏在这水边。即使在天空中,它的光芒依然耀眼,永远镇守大地,不存邪恶。
雨后仿佛还能看到它的痕迹,风吹过也无法遮掩。
谁说寒冷的溪流底下,只有折断的戟沉入沙中作伴。
鉴赏
这首诗名为《题延平剑归阁》,是宋代诗人陈宓所作。诗中以剑为题材,寓言深远。首句"晋代难为用"暗示了剑的价值超越时代,难以在乱世中显现其真正的威力。次句"翻藏此水涯"描绘了剑被隐匿于水边,仿佛在等待时机。
第三句"在天犹有赫",剑气如虹,即使在天空中也能展现出威严,象征着剑的不凡品质。第四句"镇地永无邪"则强调剑的正直与守护之力,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保持公正和威慑邪恶。
第五、六句"雨过疑留迹,风飞去莫遮",通过风雨的自然景象,进一步烘托出剑的神秘与坚韧。最后两句"谁云寒濑底,折戟伴沈沙"以折戟沉沙的形象,寓意剑虽未出鞘,但其历史沉淀和潜在的力量仍然令人敬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剑寓言,表达了对英雄人物和正义精神的赞美,以及对历史沉淀之物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