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水双蟾窥海阔,出云孤月照星稀
出处:《复以蟾砚归龚养正》
宋 · 范成大
梦里何人歌式微,觉来石友在书帏。
郑环信美非吾宝,赵璧犹全任汝归。
渴水双蟾窥海阔,出云孤月照星稀。
好将自草三千牍,莫与蚍蜉作钓矶。
郑环信美非吾宝,赵璧犹全任汝归。
渴水双蟾窥海阔,出云孤月照星稀。
好将自草三千牍,莫与蚍蜉作钓矶。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式微:古代诗歌篇名,表达对时势变迁或失意的感慨。石友:比喻书籍,表示书斋中的藏书如同朋友。
郑环:可能指代某物,诗人并不看重。
赵璧:借指珍贵物品,可以理解为对方可以带走的东西。
渴水双蟾:比喻月亮,形容月亮如饮水的生物。
出云孤月:月亮从云层中升起,显得孤独。
三千牍:形容数量多的文章或书籍。
蚍蜉:蚂蚁,比喻力量微小的人。
钓矶:钓鱼的岩石,这里比喻文章可能被利用的地方。
翻译
梦境中谁在唱着《式微》的歌谣,醒来时只有石头朋友陪伴在书斋。郑环虽美好并非我所珍视之物,赵璧完好无损,你可以带它离去。
如同口渴的月亮窥视着广阔的大海,孤独的明月照亮了稀疏的星空。
我愿亲手写下三千篇文章,但请不要让它们成为蚂蚁垂钓的礁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复以蟾砚归龚养正》。诗中,诗人通过梦境中的歌声引出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他提到梦中有人唱起《式微》,醒来后发现只有石头朋友陪伴在书斋之中,暗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现实孤独的感慨。
接下来,诗人以郑环和赵璧为典故,表达自己的志向。郑环比喻虚有其表的事物,赵璧则象征珍贵但可能失去的东西。诗人认为,虽然蟾砚(一种珍贵的文房用具)如同赵璧,美好而难得,但他并不执着于占有,而是愿意将其归还给龚养正,表现出淡泊名利的态度。
诗中“渴水双蟾窥海阔,出云孤月照星稀”描绘了一幅开阔而寂寥的画面,月亮孤独地挂在云间,星星稀疏,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既有对广阔知识的渴望,也有对孤独境遇的自省。
最后,诗人决定亲自撰写三千篇文章,而不是让它们成为别人垂钓的诱饵,表达了他对学问的热爱和对自我价值的坚守,不愿被他人利用。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丰富,展现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