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神迷去处,风日背吟时
出处:《览清尚卷》
唐 · 齐己
李洞僻相似,得诗先示师。
鬼神迷去处,风日背吟时。
格已搜清竭,名还着紫卑。
从容味高作,翻为古人疑。
鬼神迷去处,风日背吟时。
格已搜清竭,名还着紫卑。
从容味高作,翻为古人疑。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李洞:指唐代诗人李洞,以其诗风独特著称。僻相似:指诗风独特且与某人相似。
示师:给老师看,表示尊敬并求指导。
鬼神迷:形容诗歌魅力极大,连鬼神都被吸引。
风日背:不好的天气条件,这里指不利的创作环境。
格已搜清竭:诗的风格已经探索到清新之极,竭尽全力。
名还着紫卑:名声虽然显赫,但仍自视卑微,穿着紫色常用来指代官服,这里可能指地位不高。
从容:悠闲的样子,不慌不忙。
古人疑:像古人一样产生疑惑或深思,可能指对诗歌的深刻理解或对诗人境遇的感慨。
翻译
李洞的诗风与我相近,每得新诗总会先给师父过目。他创作的地方连鬼神都为之着迷,即使在不适宜的风狂日烈之时也坚持吟咏。
他的诗格已经极尽清新之能事,名声却依然谦卑,甘居人后。
我悠然品味着他那些高尚的作品,反而让自己像古人一样陷入了沉思和疑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阅读古籍时的内心感受和精神状态。"李洞僻相似,得诗先示师"表明诗人对古人的诗歌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尊崇,将自己的作品呈现给心中的师傅。这不仅体现了诗人谦逊的态度,也反映出其对传统文化的敬仰。
"鬼神迷去处,风日背吟时"则是诗人在阅读古籍时所获得的一种超然物外的感受。"鬼神"二字常用来指代隐秘难以捉摸的事物,这里形容诗人阅读古籍时,如同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领域,甚至连鬼神也迷失其中。"风日背吟时"则是对这种超然境界的具体描绘,风和日光都已不再是关注的焦点,诗人的心思完全沉浸在古籍中。
"格已搜清竭,名还着紫卑"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文化的深入探究和理解。"格"指的是文学风格或是艺术标准,而"搜"则意味着细致地寻找和研究。"清竭"可能是对高洁、纯净之境界的追求,或者是对古籍中美好事物的总结。而"名还着紫卑"则表明诗人不仅在艺术上有所建树,在声誉上也有所成就。
最后两句"从容味高作,翻为古人疑"则显示了诗人的自信与谦逊。"从容"意味着从容不迫,"味"字则表达了一种慢慢品味的过程,而"高作"可能是指诗人自己的作品或是对古籍的理解和批评。"翻为古人疑"则是一种修辞手法,用来表明诗人的自信,也暗示着诗人的作品甚至能让古人也感到惊讶,产生质疑,从而体现了诗人对于自己作品价值的肯定。
整首诗通过对阅读古籍过程中精神状态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才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越时空、与古代文人交流思想情感的美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