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游疑所爱,且复舒吾情
出处:《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
唐 · 柳宗元
志适不期贵,道存岂偷生。
久忘上封事,复笑升天行。
窜逐宦湘浦,摇心剧悬旌。
始惊陷世议,终欲逃天刑。
岁月杀忧慄,慵疏寡将迎。
追游疑所爱,且复舒吾情。
石角恣幽步,长乌遂遐征。
磴回茂树断,景晏寒川明。
旷望少行人,时闻田鹳鸣。
风篁冒水远,霜稻侵山平。
稍与人事閒,益知身世轻。
为农信可乐,居宠真虚荣。
乔木馀故国,愿言果丹诚。
四支反田亩,释至东皋耕。
久忘上封事,复笑升天行。
窜逐宦湘浦,摇心剧悬旌。
始惊陷世议,终欲逃天刑。
岁月杀忧慄,慵疏寡将迎。
追游疑所爱,且复舒吾情。
石角恣幽步,长乌遂遐征。
磴回茂树断,景晏寒川明。
旷望少行人,时闻田鹳鸣。
风篁冒水远,霜稻侵山平。
稍与人事閒,益知身世轻。
为农信可乐,居宠真虚荣。
乔木馀故国,愿言果丹诚。
四支反田亩,释至东皋耕。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封事:奏章。升天行:指求仙学道之举。
摇心:心忧不宁。
天刑:朝廷的惩罚。
天,上天,指朝廷,皇上。
将迎:送迎。
指人际交往应承。
磴(dèng)回茂树断,景晏寒川明。
风篁:风吹竹丛。
篁,竹丛。
稍:已,既。
丹诚:即赤诚。
四支:即四肢。
反:通返。
翻译
只期达到明道志,不求富贵怕偷生。今久淡忘曾上奏,更笑求仙学道人。
才贬永州司马时,食宿不安心担惊。
先怕横遭世人议,后恐帝王赐死刑。
担心今随岁月去,闲散无事少应承。
畅游山水本所爱,排遣郁闷舒我情。
幽静石角信步至,远村长乌得空行。
茂林遮断石磴路,穿林突现平川明。
远望但见行人少,时闻田鹳三两声。
风吹竹低远水现,傲霜稻海与山平。
参与人间俗世事,更知小我身世轻。
为农确有真欢乐,居官满篇虚荣心。
朝中不乏栋梁材,但愿为国献忠诚。
我欲弃官归田园,躬耕东皋慰平生。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名为《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诗中流露出诗人淡泊明志、超脱世俗的心态,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深切感悟。
开篇“志适不期贵,道存岂偷生”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理想和信念的坚持,不因外界的富贵或贫贱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接着,“久忘上封事,复笑升天行”则是说诗人对过去的官职生活已经淡忘,更不屑于追求那种通过考试(“升天行”)来获得功名利禄的世俗途径。
中间部分“窜逐宦湘浦,摇心剧悬旌。始惊陷世议,终欲逃天刑。”诗人在描述自己游历于湘江之滨的经历时,也表达了对世俗纷争和名利追求的反感与逃避。
下片“岁月杀忧慄,慵疏寡将迎。追游疑所爱,且复舒吾情。”则是诗人对于年华易逝、忧虑难以释怀的情绪表达,同时也在寻求心灵的安宁与放松。
最后几句“石角恣幽步,长乌遂遐征。磴回茂树断,景晏寒川明。”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诗人传达了自己对于大自然美景的喜悦和内心的平静。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描绘,以及对世俗功名的超然态度,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淡泊明志的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