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竹篱茅舍本相安,谁与移根入画栏全文

竹篱茅舍本相安,谁与移根入画栏

宋 · 施枢
竹篱茅舍本相安,谁与移根入画栏
尽道重帘妨暖日,疏枝却得护春寒。

注释

竹篱:用竹子编成的篱笆。
茅舍:用茅草盖的小屋。
相安:和平共处,安宁。
移根:移动植物的根部。
画栏:装饰性的栏杆或围栏。
尽道:都说,普遍认为。
重帘:厚重的窗帘。
妨:妨碍,阻止。
暖日:温暖的阳光。
疏枝:稀疏的树枝。
护:保护。
春寒:早春的寒冷。

翻译

竹篱茅屋原本和谐相处,是谁要把它们的根移到了画栏边。
大家都说厚重的窗帘挡住了温暖的阳光,但稀疏的树枝却能在寒冷的春天得到保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画面,竹篱茅舍原本和谐自适,但诗人突发奇想,将梅树从自然环境中移栽到精致的画栏之中。这反映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欣赏,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城市生活与乡村恬静的对比思考。

"谁与移根入画栏"一句,以疑问形式表达了对这一改变的惊讶和好奇,似乎在问:是谁有这样的巧思,将这朴素的梅花带入了人工装饰的环境中?接着,诗人通过"尽道重帘妨暖日",暗示了画栏内的环境可能较为封闭,厚重的窗帘阻挡了阳光的直射,与户外的明媚形成对比。

然而,诗人并未完全否定这种改变,反而赞赏"疏枝却得护春寒",认为即使在遮阳的环境下,梅花的疏枝仍能享受到春天的寒意,保持其独特的风姿,这体现了诗人对梅花坚韧性格的赞美,以及对自然生命力的尊重。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梅花为载体,寓言式地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微妙平衡,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情趣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