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隐居者,筑室丹溪源
出处:《题崔山人别业》
唐 · 储光羲
南阳隐居者,筑室丹溪源。
溪冷惧秋晏,室寒欣景暾。
山鸡鸣菌阁,水雾入衡门。
东岭或舒啸,北窗时讨论。
封君渭阳竹,逸士汉阴园。
何必崆峒上,独为尧所尊。
溪冷惧秋晏,室寒欣景暾。
山鸡鸣菌阁,水雾入衡门。
东岭或舒啸,北窗时讨论。
封君渭阳竹,逸士汉阴园。
何必崆峒上,独为尧所尊。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南阳:地名。隐居者:隐士。
筑室:建造房屋。
丹溪源:丹溪的源头。
秋晏:深秋。
景暾:温暖的阳光。
菌阁:长有菌类的阁楼。
衡门:简陋的门。
东岭:东方的山岭。
舒啸:放声吟啸。
讨论:学术探讨。
封君:古代封赐的官员。
渭阳竹:渭阳之地的竹林。
逸士:超脱世俗的人。
汉阴园:汉阴之地的园林。
何必:何必一定要。
独为:唯独被。
尧:古代贤君。
翻译
在南阳有一位隐居的人,他在丹溪源头建造了房屋。溪水寒冷让人担心秋天的到来,但室内温暖,阳光照进,令人欣喜。
山中的鸡在菌阁中啼叫,水雾弥漫进入简朴的门扉。
他会在东岭上放声吟啸,北窗下与人探讨学问。
他的居所像封君的渭阳竹林,又如逸士的汉阴园林。
不必一定要去崆峒山,也能得到像尧那样的尊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者在南阳选择丹溪源作为筑室之地的生活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隐居者的宁静与自在。
“南阳隐居者,筑室丹溪源。” 开篇即设定了整个诗歌的背景和主题,隐居者选择在南阳的丹溪源处建造自己的住所,这里环境清幽,适合隐居。
“溪冷惧秋晏,室寒欣景暾。” 这两句表达了季节变化对隐居生活的影响。秋天来临时,溪水变得清凉,隐居者担心日渐短促;冬至后,虽然室内依旧寒冷,但太阳重新变得明媚,增添了一丝欣慰。
“山鸡鸣菌阁,水雾入衡门。” 山中野鸡在菌阁(可能指自然形成的石洞)中鸣叫,而溪流中的水雾弥漫进了隐居者的住所,这些生动的细节描绘出一幅和谐的山林生活图景。
“东岭或舒啸,北窗时讨论。” 隐居者有时会在东岭上舒展自己的啸声,或是坐在北窗前进行深入的思考,这里透露出隐居者的内心世界。
“封君渭阳竹,逸士汉阴园。” “封君”可能指的是诗人对某位君子的尊称,“渭阳竹”则是特定地方的竹林;而“逸士”则是对隐居者的美誉,“汉阴园”则是另一处美丽的自然之地。这两句通过对不同地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地区独特风景的赞赏。
最后,诗人提出一个问题:“何必崆峒上,独为尧所尊。” 崆峒是传说中尧帝居住的地方,而诗人问道,为何一定要到那样的高远之地才能获得尧帝般的尊崇呢?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写,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颂,表达了诗人对于简单、自在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名利与精神追求之间平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