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门学为圃,人皆陋樊迟
出处:《本院南新辟三圃》
明 · 章懋
圣门学为圃,人皆陋樊迟。
借问玉堂客,筑圃将奚为。
儒冠安淡薄,志不图甘肥。
苦硬根可咬,酸齑味可知。
在贵不忘俭,藿食固所宜。
大哉君子心,所存应在兹。
苟能充此志,堪作和羹资。
试我盐梅功,济彼闾阎饥。
孰云谋生计,日夕勤敷菑。
不有公仪休,拔弃园中葵。
借问玉堂客,筑圃将奚为。
儒冠安淡薄,志不图甘肥。
苦硬根可咬,酸齑味可知。
在贵不忘俭,藿食固所宜。
大哉君子心,所存应在兹。
苟能充此志,堪作和羹资。
试我盐梅功,济彼闾阎饥。
孰云谋生计,日夕勤敷菑。
不有公仪休,拔弃园中葵。
鉴赏
这首诗以“圣门学为圃”开篇,巧妙地将儒家的耕读思想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展现出一种高雅的生活情趣与道德追求。诗人通过“借问玉堂客,筑圃将奚为”,引出对贵族阶层在物质享受与精神追求之间的思考,强调了“儒冠安淡薄,志不图甘肥”的理念,即真正的贵族应以淡泊名利、注重精神修为为本。
接着,“苦硬根可咬,酸齑味可知”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了即使生活条件艰苦,也应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这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期许,也是对社会普遍价值观的倡导。
“在贵不忘俭,藿食固所宜”则进一步强调了无论地位如何,都应保持节俭的美德,以豆叶(藿)为食,也是一种高尚的生活态度。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传统儒家节俭、知足常乐思想的推崇。
“大哉君子心,所存应在兹”表达了对君子之心的赞美,认为君子的心应该包含这些美德,并以此作为人生的追求目标。“苟能充此志,堪作和羹资”则是对那些能够实现这一理想的人的肯定,认为他们能够成为社会和谐的贡献者。
最后,“试我盐梅功,济彼闾阎饥”展现了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底层民众提供帮助的愿望,体现了儒家“仁者爱人”的思想。而“不有公仪休,拔弃园中葵”则以历史典故结尾,暗喻只有像公仪休这样的贤臣才能真正理解并实践这种高尚的生活方式,避免被世俗所诱惑。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儒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也体现了其对理想人格和社会责任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人文关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