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开三径谁许到,只有二仲时从游
出处:《顾都宪竹间书屋》
明 · 王鏊
淮之水,去悠悠,君家正住淮水头。
宅边不种凡草木,修竹森森如立玉。
年深春雨长儿孙,遂使长淮比淇澳。
竹间有屋小如舟,积书之多如邺侯。
手开三径谁许到,只有二仲时从游。
我生好竹仍好书,何年归去山中居。
俯看书,仰看竹,家无一钱心亦足。
宅边不种凡草木,修竹森森如立玉。
年深春雨长儿孙,遂使长淮比淇澳。
竹间有屋小如舟,积书之多如邺侯。
手开三径谁许到,只有二仲时从游。
我生好竹仍好书,何年归去山中居。
俯看书,仰看竹,家无一钱心亦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高雅的生活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场景。
首先,诗人以“淮之水,去悠悠”开篇,借淮河水的悠长流淌,营造出一种深远而宁静的氛围,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接着,点明了主人公居住在淮水之畔,其住宅周边种植着修长挺拔的竹子,如同站立的美玉一般,既展现了环境的清幽,也暗示了主人的高洁品质。
“年深春雨长儿孙,遂使长淮比淇澳。”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竹子在春雨的滋润下茁壮成长的景象,同时也将主人公的住宅与淇澳(淇河之滨)相提并论,进一步强调了这里的环境之美和主人生活的惬意。
“竹间有屋小如舟,积书之多如邺侯。”这里通过将竹屋比喻成小船,形象地表现了竹屋的轻盈与小巧,同时以邺侯(古代藏书家)的藏书量来夸赞竹屋内书籍之丰富,突出了主人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
“手开三径谁许到,只有二仲时从游。”这两句表达了主人愿意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享这份宁静与美好,但同时也强调了这种交往的稀少与珍贵,体现了主人的高雅与淡泊名利的态度。
最后,“我生好竹仍好书,何年归去山中居。”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竹与书的喜爱,以及渴望隐居山林的愿望,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主人公生活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充满了诗意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