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愿识荆州轻万户,要令和璧重连城全文

愿识荆州轻万户,要令和璧重连城

宋末元初 · 杨公远
自怜双鬓已星星,书剑无成老此生。
愿识荆州轻万户,要令和璧重连城
敲推风月诗随兴,模写江山笔代耕。
闻道珠玑囊拍塞,愿分颗粒振声名。

注释

自怜:自我怜惜。
双鬓:两鬓。
星星:形容斑白。
书剑:读书与剑术,泛指学问和武艺。
无成:没有成就。
荆州:古代地名,这里比喻有才华的人或势力。
轻万户:轻视万户侯的地位,表示不看重权势。
和璧:和氏璧,古代著名的美玉,象征珍贵才能。
敲推:敲击推敲。
风月:泛指自然景色和情感。
诗随兴:随性创作诗歌。
模写:描绘。
江山:自然景色和国家山河。
笔代耕:以笔墨代替农耕,比喻用写作谋生。
珠玑:比喻优美的文辞。
囊拍塞:形容知识丰富,满腹经纶。
振声名:提升名声,扬名立万。

翻译

感叹自己两鬓斑白,一生无所建树,只能以书剑为伴终老。
希望能结识像刘备那样重视人才的人,让自己的才华如同和氏璧般被世人看重。
随意吟诗作赋,借笔墨描绘江山,仿佛代替农耕生活。
听说满腹经纶的人名声远扬,我希望能分得一席之地,提升自己的声誉。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杨公远所作,名为《上疏斋卢按察(其二)》。从这短暂的片段中,我们可以窥见诗人的哀怨心情和他对政治理想的执着追求。

"自怜双鬓已星星,书剑无成老此生。"

这里诗人表达了对自己青春不再、壮志未酬的自我怜悯。"双鬓"指的是两侧的鬓发,古代常用来比喻年华老去;"书剑"则象征着文治与武力,诗人感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都未能实现。

"愿识荆州轻万户,要令和璧重连城。"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政治的渴望和雄心。"荆州"在古代是重要的战略要地,"轻万户"意味着希望能够轻易管理众多民户;"和璧"指的是古代的一种玉器,象征国家的安稳与统一;"重连城"则强调了对防御和保护国家安全的重视。

"敲推风月诗随兴,模写江山笔代耕。"

这里诗人展示了自己文学创作的才华与情感表达。"敲推风月"意指通过文学作品触动自然界的美好;"诗随兴"则表明诗人的创作是顺应内心的情感波动;"模写江山笔代耕"则强调了文字的力量,能够通过书写传承和描绘自然之美。

"闻道珠玑囊拍塞,愿分颗粒振声名。"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知识和贤能者的尊崇,以及自己渴望功成名就的心情。"珠玑"比喻珍贵的知识;"囊拍塞"则指的是学习知识如同囊括珍宝;"愿分颗粒振声名"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个人价值,并为世人所知。

总体来看,这首诗反映出了诗人对于政治抱负的执着追求,以及对文学创作和个人的成就渴望。通过这几句话,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激情与不甘平庸的决心。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