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万壑汝不栖,独向小姑竟何为
出处:《鸬鹚吟》
明 · 黎贞
小姑山上日落时,鸬鹚争绕荒树枝。
蜂屯蚁聚栖不定,又复随风四散飞。
散飞不暂离,子母声依依。
朝从何处去,暮从何处归。
千山万壑汝不栖,独向小姑竟何为。
小姑山下小姑仙,英灵庙食来千年,汝来依此非偶然。
人皆畏汝如神兵,不敢砍汝树,争敢毁汝营。
自生自育安且宁,百鸟之智不汝能。
蜂屯蚁聚栖不定,又复随风四散飞。
散飞不暂离,子母声依依。
朝从何处去,暮从何处归。
千山万壑汝不栖,独向小姑竟何为。
小姑山下小姑仙,英灵庙食来千年,汝来依此非偶然。
人皆畏汝如神兵,不敢砍汝树,争敢毁汝营。
自生自育安且宁,百鸟之智不汝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鸬鹚在小姑山日落时分的生动场景,充满了自然界的生机与神秘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鸬鹚群的动态美,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首句“小姑山上日落时,鸬鹚争绕荒树枝”,开篇即营造出一幅夕阳西下,鸬鹚围绕着荒枝飞翔的画面,既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也预示了接下来的动态场景。接着,“蜂屯蚁聚栖不定,又复随风四散飞”两句,通过类比,形象地描绘了鸬鹚群的密集与灵活,仿佛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小社会,既有秩序又有自由。
“散飞不暂离,子母声依依”则进一步刻画了鸬鹚家庭间的亲情,即使在四处飞翔中,也能感受到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这种情感的细腻描绘,使得鸬鹚的形象更加鲜活,富有生命力。
“朝从何处去,暮从何处归”两句,提出了一种对生命旅程的思考,表达了对鸬鹚迁徙行为的好奇与探索欲。而“千山万壑汝不栖,独向小姑竟何为”则引出了对小姑山独特吸引力的疑问,暗示了鸬鹚选择在此栖息的原因可能与某种超自然的力量有关。
最后,“小姑山下小姑仙,英灵庙食来千年,汝来依此非偶然”揭示了小姑山与鸬鹚之间可能存在的神秘联系,将自然现象与神话传说巧妙结合,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和深邃意蕴。
“人皆畏汝如神兵,不敢砍汝树,争敢毁汝营。自生自育安且宁,百鸟之智不汝能”则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强调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了鸬鹚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以及其生存智慧超越了其他鸟类。
整体而言,这首《鸬鹚吟》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美丽景象,还蕴含了对生命、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生态平衡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