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为蚌鹬持,以利归若渔
出处:《叠前韵别诸同官》
明 · 周瑛
千里各有适,一官偶同居。
登舟思共济,幸脱风波馀。
南宫在何处,山川邈以纡。
戒行在今朝,酌酒向前除。
欲发宁无言,为君转踌躇。
教化尚蹇涩,囹圄未空虚。
所忧远且大,不但及簿书。
赵国重九鼎,赖有蔺相如。
毋为蚌鹬持,以利归若渔。
登舟思共济,幸脱风波馀。
南宫在何处,山川邈以纡。
戒行在今朝,酌酒向前除。
欲发宁无言,为君转踌躇。
教化尚蹇涩,囹圄未空虚。
所忧远且大,不但及簿书。
赵国重九鼎,赖有蔺相如。
毋为蚌鹬持,以利归若渔。
鉴赏
这首明代周瑛的诗《叠前韵别诸同官》表达了诗人与同事们共事的缘分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和期许。首句“千里各有适,一官偶同居”描绘了大家因机缘巧合在同一职位相聚的情景。接着,“登舟思共济,幸脱风波馀”寓言般地表达了共同面对困难,庆幸能度过难关的愿望。
诗中“南宫在何处,山川邈以纡”暗示了官场的遥远与道路的曲折,反映出仕途的艰难。“戒行在今朝,酌酒向前除”则表达了诗人今日告别的决心和对未来谨慎行事的告诫。接下来的诗句“欲发宁无言,为君转踌躇”,表达了诗人临别之际内心的矛盾和对朋友们的深深关切。
“教化尚蹇涩,囹圄未空虚”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问题,即教育和法制仍有待改进,监狱并未完全清空,暗示了社会的不完善。诗人进一步强调,“所忧远且大,不但及簿书”,他的忧虑超越了日常的文书工作,触及到更深远的社会议题。
最后两句“赵国重九鼎,赖有蔺相如”运用典故,借赵国倚重蔺相如避免危机的故事,告诫大家要团结一致,防止个人利益之争导致分裂。全诗以“毋为蚌鹬持,以利归若渔”作结,警示众人不要像鹬蚌相争那样,被他人利用,而应以大局为重。
总的来说,这首诗既体现了诗人与同僚的深厚情谊,又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公正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