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鸦声噪人凶,听者知惨然全文

鸦声噪人凶,听者知惨然

出处:《鸦声
宋 · 吕南公
鸦声噪人凶,听者知惨然
忠言论祸福,受之如不闻。
禽口不可缄,人言因义发。
畏禽而忽人,使我心如割。

鉴赏

这首诗名为《鸦声》,是宋代诗人吕南公所作。诗中以鸦声为引子,探讨了人性与道德的深刻议题。

首句“鸦声噪人凶”,描绘了乌鸦的叫声在人的耳边响起,营造出一种紧张、不安的氛围。接着,“听者知惨然”点明人们听到这声音时内心的悲痛感受,暗示了乌鸦的叫声可能预示着某种不幸或灾难。

“忠言论祸福,受之如不闻”两句,诗人借乌鸦的沉默来比喻人们对忠言逆耳的态度,即使知道忠言可能带来祸福,却如同未听见一般,不愿接受。这里反映了人性中对批评和建议的抗拒心理。

“禽口不可缄,人言因义发”则进一步强调了乌鸦作为鸟类的自然特性——它们会发出声音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而人类的言语也应当出于正义和道义。这两句通过对比乌鸦与人类的行为,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类应如何使用语言的思考。

最后,“畏禽而忽人,使我心如割”将主题升华,指出人们往往害怕鸟类的警告,却忽视了来自人类的忠告,这种行为让诗人感到心痛。这句话不仅揭示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对权威和传统观念的盲目遵从,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唤醒人们理性思考、勇于面对真相的深切期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乌鸦的叫声这一日常景象,巧妙地融入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社会批判,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深邃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