奫沦惟自足,安知可浮船
出处:《送张都水》
明 · 吴宽
幽燕建都邑,九鼎从而迁。
八政一日食,仰此东南偏。
岁漕四百万,舳舻相后先。
云帆罢转海,江淮达且沿。
迤逦经齐鲁,有渠昔人穿。
噫此寻丈耳,譬若沟浍然。
置闸以启闭,相时为节宣。
岩岩鲁山下,平地多流泉。
泉流入漕渠,其始才涓涓。
奫沦惟自足,安知可浮船。
疏导非人力,济世嗟何缘。
张君官水部,治水思昔年。
往来相度之,涤源同九川。
功成既归朝,大臣慕其贤。
封章始朝荐,行李仍夕旋。
维此百泉眼,利博人争传。
入渠有余沥,可溉万顷田。
只今东方民,老幼咸颠连。
槁项与黄馘,嗷嗷口流涎。
潴泄倘有策,旱涝何须怜。
漕粟国用足,种粟民生全。
他年司马氏,载入《河渠》篇。
八政一日食,仰此东南偏。
岁漕四百万,舳舻相后先。
云帆罢转海,江淮达且沿。
迤逦经齐鲁,有渠昔人穿。
噫此寻丈耳,譬若沟浍然。
置闸以启闭,相时为节宣。
岩岩鲁山下,平地多流泉。
泉流入漕渠,其始才涓涓。
奫沦惟自足,安知可浮船。
疏导非人力,济世嗟何缘。
张君官水部,治水思昔年。
往来相度之,涤源同九川。
功成既归朝,大臣慕其贤。
封章始朝荐,行李仍夕旋。
维此百泉眼,利博人争传。
入渠有余沥,可溉万顷田。
只今东方民,老幼咸颠连。
槁项与黄馘,嗷嗷口流涎。
潴泄倘有策,旱涝何须怜。
漕粟国用足,种粟民生全。
他年司马氏,载入《河渠》篇。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吴宽的《送张都水》描绘了古代中国的运河系统和水利治理。诗中首先提及幽燕地区的重要地位,以及九鼎迁移所象征的国家权力转移,强调了东南地区的经济支柱——漕运。每年四百万石粮食通过船只运输,规模宏大,途径齐鲁等地,其中的运河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然而,诗中也揭示了运河虽小但作用重大,如沟浍般滋养着周边土地。闸门的设置能调节水量,鲁山下的泉水流入漕渠,初始涓涓细流,经过疏导,足以推动舟船。诗人感慨,这样的水利工程并非人力所能独创,而是济世之大业。
张都水作为水部官员,他的治水理念和实践受到朝廷赞赏,他的成就使百姓受益,泉水不仅可供灌溉,还能解决旱涝问题。然而,现实中的民众却饱受旱灾之苦,期盼有效的储泄措施。诗人期待通过完善的水利管理,确保国家粮食充足,人民生活安定。
最后,诗人寄望于未来,希望张都水的功绩能被司马迁这样的史家记载在《河渠》篇章中,成为后世的典范。整首诗寓言深刻,赞美了古代水利建设者们的智慧和贡献,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民生疾苦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