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迁来莺语虽堪听,落了杨花也怕看全文

迁来莺语虽堪听,落了杨花也怕看

出处:《下第有怀
唐 · 章碣
故乡朝夕有人还,欲作家书下笔难。
灭烛何曾妨夜坐,倾壶不独为春寒。
迁来莺语虽堪听,落了杨花也怕看
但使他年遇公道,月轮长在桂珊珊。

拼音版原文

xiāngcháoyǒurénháizuòjiāshūxiànán
mièzhúcéngfángzuò

qīngwèichūnhán
qiānláiyīngsuīkāntīngluòleyánghuākàn

dàn使shǐniángōngdàoyuèlúnchángzàiguìshānshān

注释

故乡:家乡。
朝夕:早晚。
还:归家。
欲:想要。
作:写。
家书:家信。
灭烛:熄灭蜡烛。
妨:妨碍。
夜坐:夜晚静坐。
倾壶:倒酒。
春寒:春日寒冷。
迁来:搬来。
莺语:黄莺鸣叫。
落了:飘落。
杨花:柳絮。
怕看:令人担忧。
他年:将来。
公道:公正。
月轮:明月。
桂珊珊:桂树繁盛。

翻译

家乡的人们早晚归家频繁,想写家信却难以提笔。
即使熄灭蜡烛也不妨碍夜晚静坐,倒酒并非只为抵御春寒。
搬来的黄莺鸣叫虽然悦耳,但飘落的柳絮却令人担忧。
只愿将来能遇到公正,那时明月依然照耀着桂树繁盛的地方。

鉴赏

此诗语言简练而情感丰富,通过对故乡的记忆和对亲人书信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家国的深切思念。首句“故乡朝夕有人还”透露出诗人对于故土的依恋之情,而“欲作家书下笔难”则表达了思念之强烈,难以言表。

“灭烛何曾妨夜坐,倾壶不独为春寒”两句,通过对夜晚继续写作和酒水共酌的情景描绘,表现出诗人夜不能寐,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朋友情谊的珍惜。

“迁来莺语虽堪听,落了杨花也怕看”则是通过春日里莺鸟的歌声和杨花飘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感受,同时又不免带有一丝哀伤。

最后,“但使他年遇公道,月轮长在桂珊珊”则是诗人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愿望和期待,希望能够重逢知音,在明亮的月光下,桂花芬芳之中,与亲朋好友共度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家国、自然、生活的深情描绘,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厚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