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归去来,飞泉浩浩声如雷
出处:《歌寄留英禅德》
宋 · 释重显
当时临际辞黄檗,或指河南或河北。
英禅此日下中峰,机案曾焚笑仍则。
九包一角惭称瑞,导月观星亦非意。
争似韶阳振古风,半途未肯还希冀。
归去来,归去来,飞泉浩浩声如雷。
英禅此日下中峰,机案曾焚笑仍则。
九包一角惭称瑞,导月观星亦非意。
争似韶阳振古风,半途未肯还希冀。
归去来,归去来,飞泉浩浩声如雷。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重显赠给名为英禅的禅师的作品,表达了对禅师离开禅院的送别之情。首句“当时临际辞黄檗”描绘了禅师即将离开黄檗山的情景,暗示着修行生活的结束或转变。接下来的“或指河南或河北”可能指的是禅师将前往的两个地方,寓意着未知的旅程。
“英禅此日下中峰,机案曾焚笑仍则”描述了禅师离开时的洒脱与从容,焚烧禅床(机案)的举动显示出他的放下和超脱,即使面对离别,也能保持淡然一笑。诗人接着说“九包一角惭称瑞”,表达对禅师智慧的敬仰,但又自谦未能像他那样得到真正的解脱。
“导月观星亦非意”进一步赞美禅师的修为,暗示他已超越世俗的追求,不以寻常事物为念。“争似韶阳振古风,半途未肯还希冀”则赞美禅师的精神风貌,如同韶阳古风般纯净,即使在修行路上,也未曾有过半途而废的念头。
最后两句“归去来,归去来,飞泉浩浩声如雷”以自然景象作结,呼唤禅师回归自然,寓言其心境如飞泉般自由奔放,声音响亮,象征着禅师的内心世界与精神追求。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洁,通过描绘禅师的修行历程和离别场景,展现了禅宗的超脱与豁达,以及对禅师高尚人格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