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馀丘壑傍谁赏,欲往烟波牵我愁
出处:《怀徐荆州子言却访之因先寄》
明 · 王世贞
野人归卧沧江头,衡门翛然何所求。
一榻颇为徐孺子,双眼愿识韩荆州。
即馀丘壑傍谁赏,欲往烟波牵我愁。
此日扁舟定相遇,可容人唤剡溪游。
一榻颇为徐孺子,双眼愿识韩荆州。
即馀丘壑傍谁赏,欲往烟波牵我愁。
此日扁舟定相遇,可容人唤剡溪游。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怀徐荆州子言却访之因先寄》。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友人徐荆州的思念之情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野人归卧沧江头”,以“野人”自指,形象地描绘出诗人远离尘嚣,归隐于江边的生活状态。接着,“衡门翛然何所求”,通过描述简陋的衡门,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心境。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徐荆州的敬仰之情:“一榻颇为徐孺子,双眼愿识韩荆州。”这里借用了典故,将徐荆州比作东汉时期的贤士徐稚和唐代的文学家韩愈,表达了诗人对其品德与才华的钦佩。
“即馀丘壑傍谁赏,欲往烟波牵我愁。”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内心的矛盾。虽然丘壑美景无人欣赏,但诗人却在心中生出了难以割舍的愁绪,这愁绪或许是对友人的思念,或许是对自己隐居生活的某种忧虑。
最后,“此日扁舟定相遇,可容人唤剡溪游。”诗人预想与友人在某日乘舟相会,一同畅游剡溪,表达了对未来相聚的期待与喜悦。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