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岁未半百,池台生橹葵
出处:《游陈氏园有感》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陈家园,野塘基。
千金花锦地,千年子孙期。
历岁未半百,池台生橹葵。
红楼在西家,无址遥相移。
主公规戒石,草中字离离。
妾流厮养妇,客散屠沽儿。
尚有庭中树,高蔓女萝枝。
飞来双燕子,岂识春风悲。
嗟我陈家园,盛衰固有时。
我闻陈主公,义侠犹见推。
挥金周所急,解佩酬相知。
君不见西家龌龊子,生女作门楣。
娇客灭门户,重令后人嗤。
千金花锦地,千年子孙期。
历岁未半百,池台生橹葵。
红楼在西家,无址遥相移。
主公规戒石,草中字离离。
妾流厮养妇,客散屠沽儿。
尚有庭中树,高蔓女萝枝。
飞来双燕子,岂识春风悲。
嗟我陈家园,盛衰固有时。
我闻陈主公,义侠犹见推。
挥金周所急,解佩酬相知。
君不见西家龌龊子,生女作门楣。
娇客灭门户,重令后人嗤。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陈家园的荒凉与变迁,以游园所见引发感慨。首句“陈家园,野塘基”点出环境的破败,曾经的繁华已成过往。接着,“千金花锦地,千年子孙期”暗示了家族昔日的荣耀和对后代的期望。然而,“历岁未半百,池台生橹葵”揭示了岁月流转,园子已显荒芜,池台长满了野草。
诗人提到“红楼在西家,无址遥相移”,暗示了家族宅第的迁移,曾经的红楼如今只剩遗迹。接下来,他通过主公的“规戒石”和“妾流厮养妇,客散屠沽儿”的描述,展现了家族衰落后的凄凉景象,连庭中的树木也只剩下女萝攀附其上。
最后,诗人借“飞来双燕子,岂识春风悲”表达对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的哀叹。他感慨陈家园的盛衰无常,同时提及陈主公虽曾以义侠闻名,但家族后代未能延续其荣光,反被西家纨绔子弟所超越,令人惋惜。
整首诗以游园为线索,通过对比陈家园的今昔,表达了对世事无常、家族兴衰的深沉思考,以及对公正与道德沦丧的忧虑。杨维桢的笔触细腻,情感深沉,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