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说金陵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
出处:《次韵尹潜感怀》
宋 · 陈与义
胡儿又看绕淮春,叹息犹为国有人。
可使翠华周宇县,谁持白羽静风尘。
五年天地无穷事,万里江湖见在身。
共说金陵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
可使翠华周宇县,谁持白羽静风尘。
五年天地无穷事,万里江湖见在身。
共说金陵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胡儿:指北方的少数民族。翠华:古代对皇帝仪仗的代称。
宇县:天下所有的县邑。
白羽:古代指挥军队的白色羽毛,象征军令。
风尘:战争或动乱。
无穷事:指国家大事和纷繁复杂的政事。
见在身:亲身经历的现实。
金陵:古都南京的别称。
龙虎气:形容帝王气象或国家的强盛。
放臣:被流放的官员。
感烟津:感慨于水边的景色,寓含漂泊之感。
翻译
胡人又在淮河边欣赏春天,感叹仍然有为国效力的人。假如能让皇帝的仪仗遍巡天下县邑,谁能手握白羽令旗平定战乱。
五年来天地间无尽的事务,万里漂泊的江湖生涯映照我身。
人们共同谈论金陵的龙虎之气,被流放的臣子在异乡迷失,感伤于烟波江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次韵尹潜感怀》,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和对自己境遇的反思。首句“胡儿又看绕淮春”描绘了边疆胡人对春天景象的注视,暗含战事未息之意。接着,“叹息犹为国有人”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尚有人才的欣慰,但也透露出对人才未能得到恰当运用的忧虑。
“可使翠华周宇县,谁持白羽静风尘”两句,以“翠华”象征皇权,“白羽”指军事指挥,诗人希望皇权能遍及全国,平定战乱,但又自问谁能担当此重任,暗示了对当政者的期待和对局势的担忧。
“五年天地无穷事,万里江湖见在身”回顾了过去的五年间国家经历的动荡,诗人身处江湖,感叹自己身不由己,卷入了无尽的世事之中。
最后,“共说金陵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表达了诗人对金陵(南京)的怀念,以及对自己被贬放的失落感,烟津迷路的形象寓言了他内心的迷茫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也有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展现了陈与义作为南宋文人的忧国忧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