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张君眼力觑天奥,能遣荆棘化堂宇全文

张君眼力觑天奥,能遣荆棘化堂宇

宋 · 苏轼
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时不肯入官府。
高人自与山有素,不待招邀满庭户。
卧龙蟠屈半东州,万室鳞鳞枕其股。
背之不见与无同,狐裘反衣无乃鲁。
张君眼力觑天奥,能遣荆棘化堂宇
持颐宴坐不出门,收揽奇秀得十五。
才多事少厌闲寂,卧看云烟变风雨。
笋如玉箸椹如簪,强饮且为山作主。
不忧儿辈知此乐,但恐造物怪多取。
春浓睡足午窗明,想见新茶如泼乳。

拼音版原文

qīngshānyǎnjiǎngāorénchángshíkěnguān

gāorénshānyǒudàizhāoyāomǎntíng

lóngpánbàndōngzhōuwànshìlínlínzhěn

bèizhījiàntóngqiúfǎnnǎi

zhāngjūnyǎntiānàonéngqiǎnjīnghuàtáng

chíyànzuòchūménshōulǎnxiùshí

cáiduōshìshǎoyànxián

kànyúnyānbiànfēng

sǔnzhùshènzānqiángyǐnqiěwèishānzuòzhǔ

yōuérbèizhīdànkǒngzàoguàiduō

chūnnóngshuìchuāngmíngxiǎngjiànxīnchá

注释

偃蹇:形容山势险峻、高耸。
官府:古代政府机构。
素:旧交情,默契。
卧龙:比喻隐居的贤者。
荆棘:比喻困难或逆境。
颐:下巴,这里指面庞。
泼乳:形容茶水浓白如乳。

翻译

青山峻峭如隐士,常常不愿踏入官府。
隐士本就与山有默契,无需邀请也会满庭皆是。
卧龙般的山脉蜿蜒半个东州,万家屋舍依山而建。
背对它如同无山,穿狐裘反衣显得粗鲁。
张君眼光独到,能化腐朽为神奇,将荆棘变为厅堂。
他静坐家中,足不出户,却能尽享奇景秀色。
才情出众而事务稀少,他厌倦了闲寂,只愿卧观风云变幻。
竹笋洁白如玉筷,桑葚红润似发簪,他勉强饮酒,只为山中主宰。
他不担心后辈理解他的乐趣,只怕造物主嫉妒他的所得。
春意正浓,午后的阳光洒满窗户,想必新茶正浓如乳汁般醇厚。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之人的高洁情操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诗中通过对人物和山水景色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超脱世俗、归隐山林的向往。

“青山偃蹇如高人”一句,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将山比作独立不羁的高人,既点出了山的高峻,也烘托出人物的品格。

“常时不肯入官府”表明这位隐者对于世俗权力和官场生活持有一种拒绝态度,选择了与自然为伴的清贫生活。

“高人自与山有素,不待招邀满庭户”则进一步强调了人物与山林之间的深厚情感,这种情感不需要外界的召唤,每时每刻都充满着对大自然的向往和亲近。

接下来的几句:“卧龙蟠屈半东州,万室鳞鳞枕其股。背之不见与无同,狐裘反衣无乃鲁。”通过对山势、房屋分布等景物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隐者的生活环境是多么的宁静与和谐。其中“卧龙”意指山脉蜿蜒如龙,“万室鳞鳞枕其股”形象地描绘了房屋密布如鱼鳞,生动传神。

“张君眼力觑天奥,能遣荆棘化堂宇。”则是对主人公张君的赞美,他不仅有着深邃的目光,更有着将荒芜之地变成美丽庭院的能力,这里暗示了他的高洁品格和艺术造诣。

“持颐宴坐不出门,收揽奇秀得十五。”表明主人公选择了一种悠然自得、不问世事的生活方式,他对于美好事物有着独到的鉴赏力,能够在闭门谢客中享受心中的十五种美丽。

“才多事少厌闲寂,卧看云烟变风雨。”则揭示了主人公的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即便是有着过人的才能,也不愿意投身于纷扰复杂的事务中,而是在安静的环境中观察自然万象。

“笋如玉箸椹如簪,强饮且为山作主。”这几句通过对竹子和酒的描写,展现了主人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自由自在的追求。

最后,“不忧儿辈知此乐,但恐造物怪多取。”表达了诗人对于后代是否能够理解这种清高脱俗之乐的担忧,以及对于世人可能对自然界过度索取的担心。

整首诗通过对隐者的生活和情操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越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美好境界,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于后代能否理解并继承这种精神境界的深刻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