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外开三蜀,回中宿万兵
召还宜北觐,赐钺又西征。
体貌均先后,权纲一重轻。
渊衷尤慎简,舆意尚难平。
伊昔藩条振,于今治体成。
有为终简易,无迹但恢闳。
笔下销顽弊,樽前得隐情。
快如长剑立,通若巨河倾。
阔刃从虚落,醇源及物情。
山川增气象,草木遂勾萌。
暖褐三冬足,丰畴百室盈。
咏歌今父母,畏服古神明。
方幸华轮柅,俄闻瑞节迎。
渴心犹借寇,翘望欲还琼。
况复盘关路,常瞻部使旌。
十连依玉帐,一道固金城。
后诏光前出,新棠似旧荣。
于宣推德业,所至尽功名。
塞马宁非福,溟鹏岂问程。
惟期未温席,归去纂家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吕陶所作的《送蔡帅赴平凉》。诗中描绘了对即将前往平凉的蔡帅的深情厚谊与殷切期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对蔡帅军事才能的赞誉以及对其即将面临的挑战的关切。
首句“剑外开三蜀,回中宿万兵”以“剑外”、“三蜀”、“回中”等地理名词,形象地描绘了蔡帅即将前往的战场环境,暗示了其将面临艰巨的军事任务。接着,“召还宜北觐,赐钺又西征”表达了对蔡帅被召回北方并再次西征的肯定与支持。
“体貌均先后,权纲一重轻”则赞扬了蔡帅在军事指挥上的公正与灵活,既注重全局,又能根据具体情况做出恰当的决策。接下来的“渊衷尤慎简,舆意尚难平”进一步强调了蔡帅深思熟虑、谨慎行事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蔡帅内心情感的复杂性的理解。
“伊昔藩条振,于今治体成”是对蔡帅过去业绩的回顾与肯定,表明其在过去的军事行动中已经展现出卓越的领导能力。接下来的“有为终简易,无迹但恢闳”则是对蔡帅处理问题方式的高度评价,即他能够以简单直接的方式解决问题,同时在无形中展现出宏大的战略视野。
“笔下销顽弊,樽前得隐情”表现了蔡帅在处理政务时的细致入微,不仅能够解决顽固的问题,还能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下属的真实想法。接下来的“快如长剑立,通若巨河倾”则用动态的比喻,赞美了蔡帅在军事行动中的迅速果断与广度深度。
“阔刃从虚落,醇源及物情”进一步描述了蔡帅在军事策略上的创新与深入,即他能够在看似空旷的战场上找到突破口,同时考虑到各种复杂情况下的实际需求。接下来的“山川增气象,草木遂勾萌”则以自然景象的变化,象征蔡帅的到来给当地带来的积极影响。
“暖褐三冬足,丰畴百室盈”描绘了蔡帅在军事行动或治理地方时,带来的温暖与繁荣,使得百姓生活得到改善。接下来的“咏歌今父母,畏服古神明”表达了百姓对蔡帅的尊敬与爱戴,如同对待父母和古代的神明一样。
“方幸华轮柅,俄闻瑞节迎”则预示了蔡帅即将迎来的荣耀与好运,暗示了其未来的成功与成就。接下来的“渴心犹借寇,翘望欲还琼”表达了对蔡帅的深切期待与祝福,希望他能顺利归来。
最后,“况复盘关路,常瞻部使旌。十连依玉帐,一道固金城”描绘了蔡帅在前往平凉的路上,受到沿途百姓的热烈欢迎与敬仰,同时强调了他在军事上的坚定与稳固。接下来的“后诏光前出,新棠似旧荣”则预示了蔡帅未来将取得更大的成就,如同新栽的棠树一样,焕发着新的光彩。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对蔡帅军事才能、领导魅力以及对未来成就的期待与祝福,是一首充满深情与敬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