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吹笛归樊口,芦花落满船全文

吹笛归樊口,芦花落满船

出处:《赤壁矶
宋 · 张埴
秋清亦足发,弄水俯晴川。
顾影非坡月,昂首是梵天。
人才三国后,边信十年前。
吹笛归樊口,芦花落满船

拼音版原文

qiūqīngnòngqíngchuān

yǐngfēiyuèángshǒushìfàntiān

réncáisānguóhòubiānxìnshíniánqián

chuībèiguīfánkǒuhuāluòmǎnchuán

注释

秋清:秋天的清澈。
晴川:晴朗的河川。
坡月:苏东坡诗中常有的明月。
梵天:古印度神话中的宇宙天空。
三国后:指历史上的三国时期之后。
边信:边境的消息。
樊口:地名,位于湖北黄冈附近。
芦花:秋季常见的一种植物,白色,象征凄凉。

翻译

秋天的清澈也足以让人精神焕发,我在河边玩水,欣赏着晴朗的河川。
我看着自己的倒影,并非苏东坡月下独酌的景象,抬头仰望,那是佛教中的宇宙天空——梵天。
在才华横溢的人物涌现于三国之后,边境的消息却还是十年前的模样。
我吹着笛子回到樊口,只见满船都是飘落的芦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自在悠然的生活状态。开篇“秋清亦足发,弄水俯晴川”两句,诗人似乎在一个清新的秋日里,不急不缓地行走于一片清澈的水边,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宁静与美好。

接着,“顾影非坡月,昂首是梵天”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超脱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这里的“梵天”通常指佛教中的梵净天,是一个非常高级的天界,象征着极致的清净与安宁。

中间两句,“人才三国后,边信十年前”,则是诗人对于历史和时间的一种反思。三国时代以后的“人才”可能指的是那些在乱世中仍能保持自己操守和理想的人物,而“边信十年前”则可能暗示着某个重要的承诺或约定。

最后,“吹笛归樊口,芦花落满船”,则是诗人对一种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在黄昏时分,吹着笛子,缓缓地驾着装满了芦花的小舟归航于樊口,这里不仅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蕴含着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超脱尘俗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