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接戎塞,顽山四周遭。
风冷木长瘦,石硗人亦劳。
牧守苟怀仁,痒之时为搔。
其爱如赤子,始得无啼号。
奈何贪狼心,润屋沈脂膏。
攫搏如猛虎,吞噬若狂獒。
山秃逾高采,水穷益深捞。
龟鱼即绝迹,鹿兔无遗毛。
氓苦税外缗,吏忧笑中刀。
大君明四目,烛之洞秋毫。
眷兹一州命,虑齐坠波涛。
临轩诏小臣,汝往穷贪饕。
分明举公法,为我缓穷骚。
小臣诚小心,奉命如煎熬。
饮冰不待夕,驱马凌晨皋。
及此督簿书,游词出狴牢。
门墙见狼狈,案牍闻腥臊。
探情与之言,变态如奸猱。
真非既巧饰,伪意乃深韬。
去恶犹农夫,稂莠须耘耨。
恢恢布疏网,罪者何由逃。
自顾孱钝姿,利器非能操。
六旬始归奏,霜落秋原蒿。
寄谢守土臣,努力清郡曹。
须知听甚卑,勿谓天之高。
拼音版原文
中部接戎塞,顽山四周遭。
风冷木长瘦,石硗人亦劳。
牧守苟怀仁,痒之时为搔。
其爱如赤子,始得无啼号。
奈何贪狼心,润屋沉脂膏。
攫搏如猛虎,吞噬若狂獒。
山秃逾高采,水穷益深捞。
龟鱼既绝迹,鹿兔无遗毛。
氓苦税外缗,吏忧笑中刀。
大君明四目,烛之洞秋毫。
眷兹一州命,虑齐坠波涛。
临轩诏小臣,汝往穷贪饕。
分明举公法,为我缓穷骚。
小臣诚小心,奉命如煎熬。
饮冰不待夕,驱马凌晨皋。
及此督簿书,游词出狴牢。
门墙见狼狈,案牍闻腥臊。
探情与之言,变态如奸猱。
真非既巧饰,伪意乃深韬。
去恶犹农夫,稂莠须耘耨。
恢恢布疏网,罪者何由逃。
自顾孱钝姿,利器非能操。
六旬始归奏,霜落秋原蒿。
寄谢守土臣,努力清郡曹。
须知所甚卑,勿谓天之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地方官员在执行公务时的严肃与仁心。开篇即刻画出边塞之戎、顽山之险,环境之艰苦,以及人民生活之不易。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牧守之怀仁的形象,表达了对百姓的爱护之情,如同慈父对待赤子一般。然而,贪婪与残暴之心也在其中被揭露,其行为如猛虎般凶猛,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无所不至。
接着,诗人转而批评了官吏的贪婪与酷刑,指出他们对民众的压榨与剥削。官员的忧虑和笑容背后藏着的是权力之刀,而民众则承受着沉重的税负。诗中“大君明四目”一句,可能是在赞扬有远见的君主或官员,他们能够洞察秋毫。
随后的部分是对小臣奉命出行的描述,小臣在执行公务时的忠诚与努力,以及对贪官的约束与惩处。诗人通过“门墙见狼狈,案牍闻腥臊”等字眼,强调了对不法行为的严查和无情打击。
最后,诗人以自谦之辞表达了自己的能力有限,但依然坚持正义,不畏艰难。全诗通过对比善恶,展示了一位理想中的清官如何在困境中坚守职责,以天子之心为民请命。
这首诗语言 严谨,意象丰富,情感深沉,展现了作者作为地方官员的责任与担当,以及对于正义与邪恶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