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露寒夜萧爽,缘山有径披榛上
出处:《三月十五夜泊彭蠡同于丕登大鸡山》
清 · 陆耀遹
番湖一碧澄不流,旧山明月随行舟。
清光四垂天宇净,水气凛凛寒于秋。
乍入盘涡棹声扴,近岭回波尽圆折。
布帆落处水禽啼,十里平沙踏晴雪。
孙郎济胜天下稀,猿臂引我登危矶。
天风吹入倏飘举,衫影欲逐岩云飞。
山中露寒夜萧爽,缘山有径披榛上。
崖回岛侧穷攀跻,天半惟闻屐声响。
兴尽重寻下渚船,登山临水总堪怜。
月明欲去无乡梦,斜倚孤篷枕肘眠。
清光四垂天宇净,水气凛凛寒于秋。
乍入盘涡棹声扴,近岭回波尽圆折。
布帆落处水禽啼,十里平沙踏晴雪。
孙郎济胜天下稀,猿臂引我登危矶。
天风吹入倏飘举,衫影欲逐岩云飞。
山中露寒夜萧爽,缘山有径披榛上。
崖回岛侧穷攀跻,天半惟闻屐声响。
兴尽重寻下渚船,登山临水总堪怜。
月明欲去无乡梦,斜倚孤篷枕肘眠。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陆耀遹的《三月十五夜泊彭蠡同于丕登大鸡山》描绘了夜晚在彭蠡湖畔泊船的情景。诗中,番湖的碧波澄静如镜,明月映照着旧山,随着行舟移动,营造出宁静而清冷的氛围。湖面的清光四溢,水汽带来秋意般的凉意。划船进入漩涡,桨声回荡,临近山岭,波纹如圆折,增添了动态之美。
诗人与友人于丕一同登大鸡山,孙郎的壮志和臂力助他们攀越险峻,仿佛天风轻拂,衣衫随风欲飞,山中露冷,夜色萧瑟。他们沿着山路披荆斩棘,直至高崖岛屿,只有木屐声回荡在半空。游兴已尽,他们返回下渚乘船,登山临水的景色令人留连忘返。
然而,月明之夜,诗人却无故乡之梦,只能斜倚孤篷,枕肘而眠,寓含了淡淡的离愁和对未知的思索。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出清幽而深沉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