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遇中和景渐暄,自摩倦眼望前村
出处:《奉和颇动游兴呈云耕叔祖》
宋 · 真山民
节遇中和景渐暄,自摩倦眼望前村。
雕锼花柳春无迹,沐浴山川雨有恩。
忆昔踏青终日醉,如今垂白几人存。
未应便作衰翁看,藉草犹堪倒一樽。
雕锼花柳春无迹,沐浴山川雨有恩。
忆昔踏青终日醉,如今垂白几人存。
未应便作衰翁看,藉草犹堪倒一樽。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中和:春季温和。景渐暄:景色逐渐温暖。
雕锼:雕刻装饰。
花柳:花草树木。
春无迹:春天的痕迹难以察觉。
沐浴:接受。
山川雨有恩:山川之雨给予滋养。
忆昔:回忆过去。
踏青:春游赏景。
垂白:满头白发。
衰翁:老翁。
藉草:坐在草地上。
倒一樽:倒一杯酒。
翻译
节令相遇春意浓,疲惫时眼前村庄映现。繁花绿柳春色难觅,山川雨露滋养万物。
回忆往昔整日踏青陶醉,如今白发苍苍还有几人健在。
不应就这样看作老翁,草地尚可坐下畅饮一番。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真山民所作的《奉和颇动游兴呈云耕叔祖》。诗中描绘了春天逐渐温暖的景象,诗人自己摩挲着眼睛,眺望远处的村庄,感叹春光如雕刻般细腻,花柳之美却无从寻觅。接着,他回忆起昔日与友人踏青畅饮的欢乐时光,而今自己已年事已高,能与之共醉的人寥寥无几。诗人借此表达,虽然岁月催人老,但并不甘心就此沉沦,依然怀有游玩的兴致,借草席小酌,展现出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整体上,这首诗寓情于景,既有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又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怀念。